“不想半路妻子女儿又被流寇冲散,不知下落,如今只我三人流落至奉远县,有幸结识了路知县。听人言说那奉远迟早也是个是非之地,得知小石头村是个安稳的去处,这才早早离开,辗转投奔于此啊!”言罢这一番话,那中年人以手试面做擦泪状,众人也不免唏嘘起来。
停了片刻,中年人情绪稍稳,又指着那叫做张之前的汉子道:“这张师傅跟随我多年,又无家室,不愿投奔他处,就一路跟随了来。”
龚昭道:“原来如此,只是不瞒先生,小石头村地处蛮荒之地,比不得那奉远县城,更比不得京城朝都,恐委屈先生了。”
路方山接口道:“不妨,不妨,这小石头村南有耕田,西靠山林,南临江河,物产颇丰,不愁吃用,不愁吃用,实乃是江南一福地呢。再则,赵先生有的是钱粮财物,只需在此寻一个安身之所,饮食起居之事不必烦劳各位挂牵,到时自会有奉远县的商车专程来往,补给些紧缺物品,全村人都好活便活便。”
温一楠与龚昭相视一笑道:“如此确是甚好,只是这住处……”
一旁小栓子道:“我家的老宅子刚好空着,可以让客人们搬来居住。”
“这怎么好?”路方山为难道。
“无妨,无妨,这些时日我一直在议事堂厢房或村口门楼住着,无暇回家,那房子闲着也是闲着。”小栓子道。
“既如此,也好。”温一楠点头道。
见事已至此,路方山就起身说:“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我与众位看一眼房子可好?”
温一楠连说:“好,好。”就由小栓子在前面带路,一行人向村西头走去。
小栓子家的这所老宅子在村西头边上靠近山林的一个僻静之处,房子虽然老旧了些,但还算是宽敞,计三间正房,一明两暗,东西两间偏房,独门独院,刚好供三人居住并放些杂物。
正如小栓子所言,小栓子是村里的通信员,自从当年闹盗匪父母离世,始终孤身一人,一年到头因为村里的事务不是在村口门楼里住着,就是在议事堂的西厢房里住着,因此,总不曾往家里来住。
俗话说:“房子不怕住就怕空”,这房子闲着也是闲着,赵谦三人于是就依言搬进了来住。
赵谦先生看了房屋,就想起了郑板桥的《靳秋田索画之二》来,其中云: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就觉得还满意,又觉得住人家房子总不能这么白住着,就要给小栓子一些银两算作租住的费用。
小栓子坚决不收,推辞道:“我在村里不愁吃,不愁喝,要你些银两何用?”
赵谦只是觉得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