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珠听了忙忙应是。
只说宫中,到了除夕这日,敏若一早被兰杜唤醒,起来沐浴、梳妆、更衣。
除夕是大日子,一早就要到慈宁宫去,阖宫上下齐向太皇太后、太后行大礼,然后再在二位的带领下祭拜神佛祖宗,然后亲近的宗室命妇女子要入宫向太皇太后、太后行除夕礼,晚上坤宁宫守岁,多半是闹个通宵。
敏若早起灌了一杯浓茶醒神,乌希哈捧着食盒进来,奉上点心粥羹,道:“听说等会慈宁宫会赐早膳,但时候还早呢,主子您还是先吃两口吧。”
敏若拍拍她的肩,“贴心人,乌希哈也。”
乌希哈咧嘴一笑,将点心一碟碟端出来,都是抗饿的点心,有油面混合物如桃酥萨其马,也有糯米糕、糯米豆沙卷,因都是甜味的点心,还备了花生猪肉粥,粥里零碎有绿油油的小菜,是永寿宫偏殿里拿小木框子盛土种出来的。
一口热粥下肚,敏若才感觉自己彻底清醒过来,迅速横扫了点心粥水,梳妆完毕,踩着点出门往慈宁宫赶。
这种时候就体现出住得近的好处了,都不用传步辇,出门走两步就到了。
这足以叫一众顶着腊月寒风一大早上披星戴月地往慈宁宫赶的东六宫居住人员嫉妒红眼了。
作者有话要说:
1:清入关前称有学问的人为“巴克什”(baksi),天聪五年(1631年)改为“笔帖式”(bithesi),意为办理文件、文书的人。
清各部院、内行衙署均有设置,主要掌管翻译满汉奏章文书、记录档案文书等事宜。
笔帖式升迁较为容易,速度较快,被称为“八旗出身之路”。
八旗子弟可以考取,通过考试即会被录用成为笔帖式,授予品级,从五品到无品不等。
2:“某姨”,满族家庭对庶母的称呼,同时还可能称呼为“某娘”、“某奶奶”,根据家庭习惯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目前并没有查到与颜珠生母相关的记载,这个“穆”字是私设,是按照满族称呼习惯,可以理解为是从颜珠生母姓名中取出的一个字,用作称呼时的简称。
第三十四章
除夕过年的仪式对敏若来说就是两个字——无聊。
繁琐倒是不尽然,比起她上辈子见过也被迫经历过的繁琐仪式,清宫过年的仪式可以算是简化过的了(当然也有可能是她上辈子待那个架空地的作者设定仪式的时候乱七八糟地把几个朝代编到一起去了,就显得异常的啰嗦冗长而麻烦)。
只是不管简单繁琐,这种一板一眼的仪式都会叫人感到无聊。
或者说宫里的年不是过来高兴的,而是过的展示给大家看的,每一个人都是参演者、又每一个人都是观戏客。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