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的关过了,外人的话敏若也不必在意。
——话远了。
只说当下,将安儿他们送到阿哥所,敏若与宜妃两行人各自看着孩子安置。安儿的后院是敏若亲自看着布置起来的,院内两棵石榴树是前几年她特地在永寿宫为安儿培植下的,安儿与瑞初从小就看着她庭前的石榴树长大,都很喜欢,敏若早早为两个孩子每人种了两棵,用大盆养在边角处,等待他们搬家时候带走移到院子里。
阿哥所的小院不大,所以除了这两棵石榴树外,敏若没再往前院里移植大的花卉草木来,有一桃一杏(能结果的)是安儿特地要求的,敏若看着前院布置,斟酌再三给安排到了正殿外回廊向东西两侧转角的后方。
简单来说就是栽后边去了,不影响前院采光布局。
青砖砌出来的花坛是按照永寿宫的花坛样子砌的,在院内左右的相对,不同的是里面没填土,用来摆放成盆花卉,可以随季节更换。
两侧花坛后分别是一组石桌凳与一只高底座陶外白瓷里鱼戏莲叶纹大缸,缸内有从永寿宫的缸里移来的数棵莲花并几尾小金鱼,数量略少,显得缸内清疏简单。
两侧厢房敏若没怎么管,只将正房仔细布置了一番,所有的地龙、火炕都叫内务府的人仔细检查过确定当用,然后一应帐幔陈设,亦都从她私库中拨出,此时走近一看,殿内一色是亮眼的松绿色纱幔,西暖阁外间有炕,炕上所有毡垫、坐褥均是石青色,点缀着柳黄的靠背、引枕、暗囊,大气又不失松快灵活,既应了紫禁城的景,又没太憋屈压抑孩子的视野。
内间做餐厅,安放紫檀八仙桌,两边窗下各有雕花梳背椅两把,不过今晚安儿要请兄弟们吃饭的话大概只能大家委屈委屈用绣墩了,毕竟人多。
东暖阁里间是床柜等物,外间暂时放了一张罗汉榻和两组书架,等安儿娶媳妇了这屋大概就会变成他媳妇的梳妆间,他的榻和书架就不配存在了。
敏若将东耳房做成了安儿的书房,西耳房暂时做库房,后头有几间偏房,是宫人上夜听候吩咐的地方。
这小院虽小,这样布置一番,倒也五脏俱全,大小和永寿宫比不了,但面阔五间的正殿却也比安儿从前睡的偏殿宽敞些。安儿在小院里从前蹦到后又从后窜到前,敏若实在是看得眼睛累,那点依依不舍的离愁别绪也都喂了狗了,里外查看过确认没问题,就带着阿娜日书芳她们浩浩荡荡地走了。
至于安儿和他的哥哥们怎么暖房叙旧都是他们自个的事。
不过到底还是自己亲儿子,敏若也没完全不管,晚上间歇选择性迷信的她吩咐乌希哈准备了些菜式,有油焖春笋、烧豆腐、素烧面筋、莼菜豆苗羹等六道素菜,并八样小菜拼的攒盒,由于能找的最接近的是九宫攒盒,她随手从院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