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布楚谈判最为僵持的时候,戈洛文与这二人展开接触,也就是要‘打通关节’。而这两位被康熙称为‘贞朴无间’的‘洋大臣’,反应也特朴实,半句套话没有,先开口要好处,接着就把清王朝这边的‘谈判底线’和盘托出。这‘仗义帮忙’,沙俄一下子扭转了谈判桌上的被动局面,最终和清王朝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如此结果,当时叫沙俄朝野欢呼,公认‘莫斯科外交的极大胜利’。
经办此事的戈洛文,回到俄国后就获得金质奖章,而后又荣升陆军元帅,十分风光无限。那么在谈判时刻给他施以援手,提供核心情报的两位‘清洋大臣’,又得到了什么呢?这忙当然‘不白帮’,以戈洛文的话说,他回报给二位的,可是沙俄‘大君主的恩典’——四十张貂皮。”
——“”部分来自新闻《沙俄总给大清搞事情,都是因为“爱穿貂”?》
我愿称之为“四十张貂皮卖大清”
所以法喀学俄文,真的是很有必要的!
第八十五章
二月里,一行人抵达绍兴,康熙要祭大禹陵、制祭书额、召见地方名绅……敏若就比较闲了,她到绍兴先扑到驻跸别院的床上睡了一大天,第二日醒来第一件事是叫被康熙留下听她差遣吩咐的富保去搞了一车绍兴好酒,好带回京去。
富保在康熙身边也做了二三年的御前侍卫,敏若的路数他基本熟悉了,何况又是一家姐弟,更无二话,听了吩咐就去办,直接寻的当地最有名气的酒家,拿着敏若给的银子办了一车酒回来。
旅行到外地,最大的乐趣不就是买特产吗?绍兴的杨梅也有名气,可惜如今还不是杨梅成熟的时候,富保只能给敏若带了些蜜饯杨梅回来,又按照敏若的吩咐搞了棵小茶树,养在盆里。
康熙见敏若摆出这样搞特产的架势,无奈道:“你又不是嗜酒之人,弄这么多酒回去有何用呢?”
“倒卖啊!太后、荣妃、宣嫔、郭络罗常在,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好酒的,绍兴的黄酒天下闻名,我带回去,一人先送上一小坛,然后叫仙客来大举对外售卖,宣称是当世难得之佳品!我这银子不就上来了吗?——皇上您提醒到我了,虽说是这么多酒,可若卖起来就不算多了,我得斟酌着送,一人一坛子太多了,正好越窑青瓷出佳品,我叫富保去替我寻摸个十几个便宜小坛子,回来把酒一装,一坛匀十坛!”敏若越说越说激动。
康熙闻言,嘴角微微抽搐,半晌无言,“……你还是自己去吧,你的眼光本就挑剔,富保又不会品鉴瓷器,他选的你再不喜欢。叫他跟着你,多带些侍卫随行,你带着瑞初和安儿出去逛逛。咱们在绍兴留不了多久,你有什么想买的趁早办。”
敏若虽然又宅又懒,但到了一处新鲜地方,出去逛逛也是挺有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