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设三公九卿, 秦变周法,置左右丞相,无三公官。汉承秦制, 也设左右丞相。孤想了一下, 九卿所处理事务太过繁琐, 不如进一步六部尚书制度如何。”
诸位文武大臣痴呆间,又是一道惊天大雷炸了下来。
窦婴终于憋不住了,出列询问道:“这…六部尚书制, 指的又是什么?”
“六部分别指的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部门,六部各设一尚书,直接对…父皇以及孤这位太子负责。至于尚书之下, 左右侍郎等官职…”
季言之甩出一大叠资料,交给了窦婴。
“太傅,你看着安排吧, 现在我们该谈的是科举。”
季言之这回懒得再瞧神色各异的文武官员们,只有条不紊、条理分明的将科举制度的各方面,都一一阐述。
要知道季言之的口才有时候是十分的好, 他要想忽悠人的话, 真的是把人往死里忽悠。即使再什么老谋深算、狡诈如狐, 即使知道季言之是在忽悠,一时之间也找不到任何反驳的机会。
于是在群臣鸦雀无声的情况下, 季言之很自然就将他们的沉默当成了默认, 直接通过了与未来切切相关的改革。
远在骊山行宫的汉景帝听闻这个消息后, 理所当然坐不住了, 即便有栗姬变|身像苏妲己的绝色, 也无法阻挡汉景帝回宫的步伐。
事实上, 根本就没有人阻挠汉景帝回长安的步伐好吧, 哪怕是栗姬,就算是真的想把汉景帝留在骊山行宫不要回去打扰季言之改革的脚步,也没有那个智商。
汉景帝根本就没有想到这茬儿,所以他在急怒中干了一件槽点满满的事儿,将栗姬给丢下,然后轻装简行的离开骊山行宫,赶回长安。于是毫无争议的,汉景帝遇险了。
地震之后,其实还是会有灾难发生的。比如说水患、再比如说风暴。总之,气候总要异常一段段时间,才能够恢复宁静。汉景帝运气就那么好,就跟踩点小王子一样,气侯的音乐一响,汉景帝就顺利踩点,遭遇了水患引发的泥石流。
接到汉景帝被泥石流冲得不知所踪消息的季言之:……什么运气?
季言之深呼吸一口气,宽慰窦太后道:“皇祖母放心,孙儿一定竭尽全力,把父皇找回来。”
窦太后说伤心,其实说不上来,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窦太后早就过了大喜大悲,情绪起伏大的年龄。
窦太后是真的搞不懂汉景帝到底是怎么想的,都说她这个做皇祖母的过于偏心孙儿,可问题是她真要过于偏心孙儿,早就下定决心使招儿让汉景帝禅位了,哪会留那么多的时间给汉景帝胡思乱想啊。
而且,你说说你把一国之后丢在骊山行宫,轻车简行回长安算怎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