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这位堂堂的皇太子,竟然成了借刀杀人的工具。!-
客观来讲,白马寺案件,本身的原委其实非常简单。
可是到现在为止,这件事之所以会被搅得如此扑朔迷离,是因为这其中有一个关键因素,被当事的各方都有意无意的隐藏起来了。
而那个关键因素,就是刺客们的真实身份。
毫无疑问,参与那次白马寺行动的,就是以洛邑分部掌旗使陶源为首的逆鳞司高手。
但是直到此刻,太子明诏都通传天下了,他们的身份却仍然没有暴露出来。
从慕容雪的角度而言,他自然是不愿、也不敢将陶源他们的身份告诉李炳,因为不论他怎么解释,都难以与北衙逆鳞司划清界限,而如此一来,太子今后恐怕也很难再信任他了。
从太子洗马劳剑华的立场来说,他也不能轻易吐露真实的情况。这其中有两个原因。其一,劳剑华担心太子得知那些刺客是北衙逆鳞司的话,会忍不住去刨根问底的了解,逆鳞司到底为什么要拼死对付劳剑华。这样一来,或许会将劳剑华多年的秘密暴露;同时,劳剑华心生毒计,希望能够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布局谋算慕容雪和沈烈,因此,他从一开始便隐瞒了刺客的真实身份,转而拉南宫羽屏当替罪羊,将水搅浑。
双方皆有盘算、各怀鬼胎,最后竟然非常默契的将案情关键环节,来了一个似是而非、乾坤颠倒的操作。而也正因为敌对双方的这个做法,才令简单的刺杀行动,或者说抓捕行动,忽然变得疑点重重。
办案经验极为丰富的沈烈,恰恰是抓住了这个要窍,毫无顾忌的放手一搏,抓住单廷宪办案中的疏漏,连番攻击,成功引起太子对他们的怀疑-
其实,沈烈能这么轻易达到目的,也要怪眼下站在他面前的对手太笨。
如果面对沈烈质问的不是单廷宪,而是劳剑华、谢光,甚至哪怕是狄献,都不至于被他如此莫名其妙的压制。
刺客都死光了,那又如何?难道以前那些刺杀朝中大员的案件中,就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吗?难道死无对证就可以说是自导自演吗?
劳剑华没有受一点伤,那又如何?就不允许被行刺的人全身而退,非得断手断脚、吐血重伤才算合理?不然就是欺君之罪?
单廷宪恰巧赶到白马寺,遇上刺客,那又如何?世界上巧合的事情多了去了,难道只有早一些或者迟一步才能算是正常吗?
没有及时派人去护驾,那又如何?当时那种混乱的场面,别说是从外面匆匆赶来的单廷宪,就是太子李炳自己都不晓得身在何处、下一刻会转移到哪里。没有第一时间赶到禅房那边,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至于说袖珍弓弩、南宫世家,还有把慕容雪和南宫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