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并且借助纳达尔的击球力量快速撞击回去。
网球,就如同一枚火球般朝着高文撞过去。
来了!
站在球网前面,高文的注意力时时刻刻保持高度集中,一直在观察球路,并且寻找突然袭击的机会。
所以,克拉吉诺维奇想要偷袭高文,这一招并没有能够奏效。
正手一挡,斜线。
乒。德约科维奇一挡,瞄准高文。
乓。高文一切,对准克拉吉诺维奇。
乒。克拉吉诺维奇再次直线撞向高文。
乓。高文正手一推,又直来直往地撞回去给克拉吉诺维奇。
网球硬生生被打成了羽毛球,网前斗法,双方都没有等待网球落地,直接凌空截击,完成来回的击球。
乒乒乓乓之间,没有喘息时间也没有思考空间,来来回回就已经完成了两个回合的短兵相接。
德约科维奇和克拉吉诺维奇的网前战术又非常清晰,彻底无视纳达尔,瞄准高文火力全开。
小小的细节就能够看得出来,面对局点,德约科维奇的战术制定非常清晰,前半段打乱纳达尔的阵脚,后半段全力猛攻高文,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一点点偏差,德约科维奇组合应该就能够把握优势。
确实高明!
高文也好,纳达尔也罢,他们想要打破困境,扭转局面,但手握发球权的是克拉吉诺维奇,他们从一开始就被动,然后就一步步陷入对手的战术陷阱里,唯一能做的就是条件反射地承受住对方的炮火。
变局?
太难太难。
此时就是如此。
高文连续抵挡住对手两轮网前截击的攻击,试图打破僵局,出其不意地重新将网球击打给克拉吉诺维奇。
但克拉吉诺维奇一个侧切,就将网球切了一个小球,斜线。
网球,又重新回到纳达尔的半场。
非常突然也非常意外。
同时,克拉吉诺维奇和德约科维奇都双双往前挪了小半步,进一步在网前形成施压,压缩纳达尔的网前操作空间。
踏踏踏。
纳达尔一连串小碎步拍马赶到,又是一个来自克拉吉诺维奇卸力的斜线小球,落地之后带着一点点外旋,他应该怎么处理呢?
右腿一蹬,左腿就踩着红土的滑步,身体前行,双手反拍如同刀刃一般,切入网球和地面之间的小小空间,然后手腕轻轻一挑。
挑高球。
当对手人高马大地站在网前的时候,挑高球的难度是成倍成倍上升的:
因为对手可以在网球的上升点直接完成拦截,盖帽式的扣杀,直接将网球高压砸回来,轻而易举就能够得分;但为了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