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却不行,因为左手必须给予球拍支撑,一旦技术动作不标准,发力就会不充分。
而且,稍稍不注意,拍面就可能不太准确,击球的抛物线控制就会出错。
所以,克耶高斯的反手往往担任突击的工作,平时击球更多以过渡为主,在极度被动的情况下才会发力——
就好像上一个破发点一样,被逼迫到极致的时候,脑海里没有杂念,被动出手,往往能够取得不俗效果。
但如果是克耶高斯自己主动出手,成功率就非常不稳定,因为左手的支撑动作而导致拍面控制不稳定。
此时,克耶高斯暴怒之下全力出手,力量充足,但角度和抛物线控制都没有心思注意,就连克耶高斯自己都不知道击球效果如何。
反而是高文更加清楚。
高文的注意力始终保持高度集中,早早就注意到了克耶高斯的引拍动作,视线一动不动地锁定网球——
克耶高斯想要用力量碾压的计划,显然是一个错误。
去年在美网,高文的反手就不怵克耶高斯的正反拍,现在就更是如此了。
那么,高文如何处理呢?
不仅没有退让,而且站在底线之上的脚步还继续调整了一小步,不是垂直前进,而是外角四十五度的上步。
一小半步。
然后,双手反拍的引拍动作早早就架起来,等待来球,一个横扫的卷带,小臂和手腕在即将触球的刹那全面提速。
轰!
扫击!
同时,充分扎实的转体动作牵引着身体动作持续上步,将近一百八十度的转体动作辅佐挥拍动作的完成。
网球,转眼就已经消失不见。
去哪儿了?
斜线。
撕扯开角度。
高文完全碾压了克耶高斯的反拍发力,并且利用脚步和转体动作,进一步拉开角度,自上而下地完成锤击。
网球,钻入克耶高斯左侧发球区和边线形成的小三角。
反手!
依旧是反手!
“反手VS反手”、“斜线VS斜线”,在力量和力量的碰撞之中,高文进一步将角度撕开。
落地,反弹。
然后,消失不见。
克耶高斯的脚步依旧停留在自己的反手位置,没有移动,但是,脚步完全跟不上,眼睁睁地看着高文一拍横扫,网球就已经蹿向观众看台。
呼呼。
空气,依旧在燃烧,却已经看不到网球的身影。
“比赛(game),高。”
破发,成功!
高文,目送着网球准确无误地落在死角,然后,就紧握拳头,一个转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