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初的墨尔本公园。
高文,确实被挤压到了,但他也已经做好准备——
网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里,小碎步的持续不断调整就凸显出了作用,脚步绝对不能偷懒,只有这样才能够为自己寻找到最佳击球点,并且始终保证自己在攻防转换过程中保持优势。
一蹬,一跃!
在后撤步拉开距离的状态下,高文轻轻跳跃,尽可能在不失位的情况下调整击球点,在肩膀位置下手。
横扫,发力——
高点进攻。
高文的正手,抓住机会,展开发球抢攻,直接朝着瓦林卡的站位稍稍往左侧一些击球。
这是一拍布局。
高文故意没有拉开角度也没有选择回头球,而是重新朝着球场中央区域击打,打乱瓦林卡的防守判断,如此一来就可能导致脚步移动出现失位,要么跑过头、要么不到位,影响后续挥拍和击球的效果。
利用这样的方式,破坏瓦林卡的进攻。
战术,奏效了!
瓦林卡的脚步缺少细节调整,匆匆忙忙的移动,明显跑过头了,等待意识到的时候,调整已经来不及。
瓦林卡几乎是朝着网球撞上去,即使他一个紧急刹车控制住身体,勉强为挥拍挤出一点可怜兮兮的空间,但从引拍到挥拍还是显得仓促;而且,手臂被别在胸口附近,在反手位置,很难完成有效挥拍。
踏!
一蹬,高文的身影就已经如同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
当球员在反手位被限制住挥拍空间的时候,特别是单手反拍球员,为了积蓄足够力量来完成击球,他们往往需要将整个胸膛舒展开来,为手臂的打开以及舒展赢得空间,所以斜线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而且,像费德勒、瓦林卡这样单反也具备杀伤力的球员,他们往往能够在斜线位置击打出浅落点大角度的回球线路,即使力量和速度稍稍逊色一些,却也能够通过角度形成制胜分,同样具有杀伤力。
换而言之,他们根本就不担心反手的斜线击球选择被识破,哪怕被识破,也同样能够制造出足够优势。
高文的防守,需要及时,需要抢拍,需要坚决。
蹬地,冲刺,宛若狂风。
然而——
高文视线余光注意到瓦林卡的击球动作,一个急停急转,从刹车到控制再到启动,所有动作一气呵成。
可惜,还是来不及。
反斜线。
瓦林卡的单手反拍,再次击打出一拍神仙球。
在挥拍动作已经被压缩到极致的情况下,全靠肌肉力量和挥拍速度完成输送,出拍瞬间的速度和力量压制直接释放出打爆网球的能量,放弃顺势而为的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