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昼看到易士英的信抬头称呼是:“唐王殿下钧鉴,末将易士英敬拜……”宗昼不由露出微笑。嗯,大王的苦心总算没有白费。
宗昼问:“不知城中还有多少军民?”
易士英回答:“大概还有万人,老弱妇孺近四千,战士还有六千余。”虽然战士不多,但个个都是战意坚韧的精锐,身经百战的抗元老兵。
宗昼点点头,“以这些人口,大王送的粮食还可以支应一两年。”
易士英道:“请宗昼兄弟回禀唐王,只要唐王抗元之心不改,凌霄城从今往后,唯唐王殿下马首是瞻。”
宗昼点头:“在下必定如实回禀。江山不改,后会有期。”
宗昼没有逗留,交代完事情就告辞离开。易士英等人一直送出城外。
直到宗昼的背影消失,易士英才感慨万分的回到城中。
宗昼回到山外大营,对杨汉明说道:“郡马,事情已经办妥。易士英倒也快意恩仇,他答应了归附我大唐。”
杨汉明松了口气,笑道:“大王算无遗策,总算没有白打这一仗。”
宗昼道:“郡马,如今吕文焕多半猜到播州军已反,其他元军不久就会知道,接下来郡马打算如何应对?”
杨汉明笑道:“我反了么?没有啊。播州军还是打着大元的旗号,谁能证明我杨汉明反了?我如今就是不承认造反,吕文焕说我造反我就造反?”
宗昼哈哈大笑,“郡马这招当真高明!”
陈羽和乔布也不由莞尔。
是啊,播州军又没有公开反元,又没有举旗易帜,凭吕文焕的猜测,就能认定播州军已反?那不是逼着好几万播州精兵公开造反么?
只要杨汉明不承认,就是云南王也不好发兵攻打。
乔布忽然道:“云南王快回云南了,要是云南王召郡马去他大营参加军议呢?”
杨汉明道:“那我也装病拖延,百般推脱。大战在即,他也只能装糊涂。”
为何杨汉明有这个自信?因为播州多山,又民风彪悍,兵马也不少。要打下播州,不但需要更多兵马,还需要耗费很多功夫。
也先帖木儿就算知道杨汉明暗中已反,也不好放着三家反贼的威胁不顾,来打没有公开造反的播州。
很可能在也先帖木儿看来,播州未必真会反,而只是骑墙观望罢了。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没平灭李洛等人之前,也先帖木儿也只能暂时放过播州军。
播州不公开造反,也先帖木儿就不好对播州用兵,播州暂时就是安全的。
这也是李洛的考量。
…………
云南之南的麓川江,一支巨大的军队正在渡江。
百丈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