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葬元> 第800、801节 真是贪心啊(第一更)

第800、801节 真是贪心啊(第一更)(2 / 6)

纠正错误,就有话语权。

如此一来,统计数据就是多方参与,任何一方作假都很困难。

最后得到的统计数据,会作为分析依据,供统计局研究,及时发现各种问题,为大唐政治服务。

这以上是大概构架。

崔秀宁设计完构架,就开始添加数据采集的元素。

有哪些数据需要采集呢?

有人口、主要物价、出生和死亡率、税收、就学率、服役率、田亩、人均寿命、食物种类、犯罪率、出家人口、诉讼数量、降水、旱季天数、驿站流动量、林地和渔场数、戏剧演出场次、铜簋举报次数、人均口粮等等。

最后,崔秀宁一共罗列出四十项数据,涵盖了民生、吏治、教化、治安、医疗、民意、风气等多个方面。只要数据在,哪个县的现状,立刻清清楚楚。

每年采集一次,每年都要做一个全面的数据分析。

这就是让整个大唐每年做一个全身体检,及时了解健康状况。

比如一个县,明明降水不少,而且水利数据也不错,数据显示没有天灾,可人均口粮少,死亡率高,出生率低,那一定是吏治出了问题。

再比如一个县,明明就学率不低,可是升级考试录取人数很低,那一定是教育出了问题。

一个县青壮人口多,可是服兵役的人数很少,那要么是吏治有问题,要么是百姓对官府和朝廷不满,或者民风不尚武。

要是同一个县连续两年的数据差别很大,那就一定有原因。

可以说,只要数据没有失真,什么问题都瞒不过皇帝和朝廷。

特察局配合统计局,这才是真正的监测天下!

崔秀宁的目光越来越亮,似乎看到科学统计带来的美妙前景。

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到唐宋已经高度发达,非常精细了。然而,唐宋明清的精细,主要体现在权力制衡和人才选拔上,而对于基层管理设计,却始终失之粗放。

新的大唐,一定要弥补这块短板,追求古典化的“信息治理”。

草案这就完了么?

没有。

崔秀宁必须还要推导一个公式,计算“信息治理”的成本。

首先,是统计局的官员编制,这是要吃国家财政的,这笔账必须要算算。

嗯,特察局是正二品衙门,等同九部。可问题是,特察局不属于外廷衙门,而是属于皇帝内廷衙门,不受政事堂和军师阁管理,类似于锦衣卫,目前还是小透明,还没出圈呢,很多官员甚至不知道特察局,只知道信访司。

那么统计局呢?设为几品?

在后世,国家统计局其实是高官(名义上副部)。可是要把统计局提升到二品,和九部并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