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社会生态灾难,引发一系列的长期的影响。
唐廷汉人官员大多很年轻,多是底层出身,经历和眼界还真比不上李签这样门阀出身的政客。
“陛下,赈济流民代价太过巨大,实在是大唐难以承受之重。臣请以社稷为重,阻挡流民南下。他们虽是汉人,可毕竟还不是大唐百姓。大唐不救他们,这后世史书也无法苛责什么。”李签道。
谁知,李洛却毫不犹豫的摇头:“李卿,你虽然所言有理。可河朔数百万汉家百姓,乃是华夏后裔,炎黄子孙,朕就算付出再大代价,也不能不管!”
李洛神色坚定无比,“朕不光是大唐的皇帝,更是华夏子民的皇帝!钱粮事关社稷,的确重要,可数百万河朔汉人,更是重于泰山。朕意已决,接纳流民南下,无论忽必烈什么花招,朕都以民为本,岿然不动!”
林必举和龚侃等大臣顿时热泪盈眶,不由自主的一起下拜:“陛下…陛下真乃…千古圣君!”
“天下人有此君父,何其幸也,何其幸也!”归唐不久的文艺寺卿关汉卿,更是泪流满脸,“天下真英雄,不会再发广武之叹了啊!”
李签也叹息这着跪下,“微臣惭愧万分!陛下之心,感应上苍,春风化雨,实不是微臣所能蠡测啊。”
皇帝的胸怀,实在让所有臣子都心生感动。
“好了。都起来吧。”李洛淡淡说道,“先说军务。要接纳数百万流民,军务大略也是关键。至于北伐,就不必再议。”
林必举和杨汉明等人虽然是文臣,对军事不在行,可也明白,此时仓促北伐,风险实在太大了。
作为大唐宰相,他们深知唐军的弱点。
“陛下。”林必举出列,“当务之急,一是赶紧加强防务,二是做好接纳流民和赈济准备。”
“陛下。”兵部尚书都烈出列,“眼下黄河之南淮河之北,不算洛阳禁军,大唐有重兵十八万七千余人,大半布置在黄河南岸。平时用来防守绰绰有余,可要是应对几百万流民,谨防元军趁乱南下,则还不够。”
“臣请旨,立刻发动南岸州县民兵,协防黄河,维护秩序,一面流民无法控制,造成大乱。”
李洛毫不犹豫的说道:“准奏!动员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各地民兵,由县令和县尉直接统领,受郡守节制,协助官军。”
圣旨一下,当即兵部就发了部令,军师府用了印,皇帝用了玺,然后火速送出皇宫,连夜传令各州县。
十几万民兵将会被动员组织起来,协助官府维持秩序,防御元军趁火打劫。他们只是民兵,战斗力当然不强,可维持治安差不多了。
“传旨,速抽调临安驻军五千、襄阳驻军五千、金陵驻军三千、浔阳驻军两千、镇江守军一千、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