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过目。”
翰林院牟巘就捧着厚厚的一本精装大书,出列奏道:“启奏皇后陛下,这就是新编纂而成的《洪武字典》。共收录华夏汉字五万两千二百一十二字,其中常用简化字四千八百二十四个。”
“臣等参考前宋《集韵》,共耗时三年零四月,耗银十三万七千余元,参与编纂的大儒名士,共计一百三十七人,查阅典籍图书三千二百余册。”
中官常侍康西接过沉甸甸的《洪武字典》,恭敬的呈现给皇后。
崔秀宁接过这铅活字印刷的第一本《洪武字典》,打开一看,但见字迹端正,印刷精美,而且注音简介,感到很是满意。
就是太厚重了些。
她记得后世的《中华大字典》记载汉字五万,《新华字典》属于简洁版,收录汉字只有一万出头。
这么说的话,宋末元初的汉字,比起后世要少一万多字。那么很多字应该是明清出现的。《康熙字典》好像也有五万字了。
汉字的数量,其实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现在《洪武字典》花费三年多时间,用了一百多个学者才编纂完成,说明这个时代,汉字也就是五万多字了。
后世出现的很多新字,只是明清时代钻研训诂和考古的八股文人在无聊时搞出来的东西,大多没有必要。
然而他们借着满人刚入关没有文化,借助编纂《康熙字典》的机会,大量造字,挟带私货。
“本宫认为,这《洪武字典》编纂的很是典范。不过,收录五万两千字,书本太厚,用纸太多,这成本必定不低吧?”崔秀宁问道。
工部官员出列奏道:“启禀皇后陛下,工部算过,印刷一套《洪武字典》需要的工料和人工,需要耗银四块银圆。”
四块银圆!
这是什么概念?
一个九品乡正的俸禄,每月也才四块银元。等于说,抵得上一个乡长一个月的工资!
真的贵啊。
有多少人能舍得买?或者买得起?普通一家百姓的全年收入,也就二三十块银元。
这个成本,真的不利于推广。
崔秀宁道:“再参考《洪武字典》,编纂一部简化版的小字典,只收录一万较为常用的汉字。《洪武字典》改为《洪武字源》,简化版就叫《洪武字典》,在推广天下,先刊印一百万本。”
众人一听,纷纷点头。
这个法子好啊。
如此一来,《洪武字典》成本不到一块银元。而且重量厚度都变小了很多,很利于推广了。至于收录五万多字的《洪武字源》,则可以作为研究深造而用。毕竟,一般人还真用不上。
说完了字典之事,钱选出列奏道:
“皇后陛下,如今我大唐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