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路来看,官商买办这个东西对于这些清国来说,尤其是对于这些清朝王室的贵族来说,吸引力很大。
当然前提条件是白铁王国能和清王朝有一个最基本的对等地位。
曾云风很清楚,乾隆这个时期正处于他人生的巅峰时期,可是也是他焦头烂额的最困难的事情。
作为皇帝,他并不会因为你帮助他就感恩,又或者对你施以最大的善意,他总是会抱着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你,所以不管曾云风怎么帮乾隆,乾隆都不会真正的信任白铁王国。
反而和珅却是一个很好的对象,只不过现在布局还有点儿早,现如今的和珅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对于这些大多数汉人投降派,尤其是历经几代官宦生涯,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三朝,且都已经抬旗入籍的这些个投降派汉人来说,他们最大的期望其实就是在他们的主子面前谋夺更多的地位罢了。
至于所谓的忠君爱国,在曾云风看来就是个笑话,这些读书人的骨头其实软的很。
张廷玉他的父亲张英,他们张家一众人,做了很多,可是为了一个配享太庙张廷玉几乎把自己心思全掏空了,他也成为了清王朝唯一一个做到的人。
其实这些投降派汉人为清王朝在中原地区扎深根基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甚至有时候为了逢合上意,他们拼命的篡改史料,可即使这样,最后也没能逃得过一场滔天大祸。
好在张廷玉这样的人够机敏,够聪慧,激流勇退,甚至不惜得罪乾隆皇帝,这才得以保全全家老小的性命。
从这一点就能看得出,清王朝对于汉人不管是抬旗的还是没抬旗的,其实都没有太多的重视。
不管是年羹尧,还是张廷玉,不管是进入后宫还是进入军机内枢,猜忌永远都是永恒不变的一个调子。
这在后世,李鸿章、曾国藩等一系列汉臣之中都能看得出。
他们可以重用汉人,但是终究隔着一层。
汉人和满人要真正的融合,完全不可能,因为清王朝的统治基础就是满汉分离。
清王朝如果抛弃满汉的制度,终有一天会被汉人完全吞没。
清王朝的皇帝时时刻刻都谨记着这一点,时时刻刻都让自己明白他们是一群外来人。
甚至,他们用辫子来提醒自己,这帮汉人只不过是他们用来统治中原的工具。
工具可以用,但是不能变成人,曾云风则觉得其中有很大的可能性,让他探得一些机会。
现如今,看似清朝的统治很稳固,可也只是暂时的,南方起义不断。
反清复明以及白莲教的起义虽然频繁的被扑灭,可是又会频繁的出现,这不仅仅是对清王朝统治的不满,更是有内在的矛盾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