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吃饭饿不死的。”
陈清荣说得话是有科学依据的,人三天不吃饭的确饿不死。
可是以m主席的话为圣旨的王来娣不同意了,科学依据在王来娣这里可没有m主席的话有用。
“那咋行呢,m主席都说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三天不吃饭怎么能行呢,俺看你是没饿过。”王来娣咋咋呼呼的说着,还自以为小声的跟刘柏杨嘀咕道,“这年轻人看起来也不像脑子有问题啊。”
陈清荣这个文化人,交往的人也都高知含蓄,他还是第一次被人这么当着面吐槽脑子有问题,想想也是好笑。
余桃拿出一张饼包上榨菜和辣椒酱,里面夹一张脆饼卷起来,直接递给陈清荣,“我嫂子话糙,但她说的对。三天不吃饭身体扛不住,你快吃吧,出门在外不容易。”
陈清荣一天没吃东西了,肚子是真饿,从国外回来没多久,遇见这么朴实的人,让他心里暖暖的。见余桃都把饼给他包好了,陈清荣也不假惺惺的推让,干笑得接了过去。
他吃了一口只觉得美味,也许是饿极了,陈清荣在国外吃了那么多面包三明治意面,都没有这个有些凉的油饼好吃。
吃了饼,陈清荣想了想从他不离手的箱子里拿出几本小人书——是刚出版没多久的《三国演义》,慷慨地分享给三个孩子。
大妞只识几个字,二娃三娃都没上过学,看不懂小人书上面的字,不过看画都够让他们兴奋的了。
陈清荣吃饱喝足,忍不住拿起小人书给几个孩子讲解《三国演义》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一讲,不仅三个孩子听得入迷,就连余桃和刘柏杨王来娣都入迷了。
有知识有文化的文人,身上总有一种特别的味道,初见不显,越品越香。
余桃看着他的侧脸,思绪突然回到她还在白府当丫鬟的时候。
那时候她十岁出头,父母尚在,外面虽然战火连天,她生活在白府内,却被养的不识人间疾苦。那时候她身边也有这样一个“文人”,面容更加的稚嫩,拿着《三国演义》滔滔不绝得向她卖弄。
只不过,这些都是很久很久之前的记忆了,埋葬在余桃脑海最深的角落,散发着腐朽的味道,不能碰触,一碰就疼。
余桃不愿意再去想那些悲惨的回忆,她看着眼前的三个孩子,微微露出一个笑容。
薄薄的几册话本被陈清荣讲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三个孩子乖乖的坐在火车上听陈清荣讲故事,听得饭都忘记吃了。
“俺哩乖乖,还是文化人厉害。”十几册小人书被陈清荣讲了一半,王来娣这个只识几个字的文盲都意犹未尽,说不出什么感受,只道,“以后爹让大牛二牛三牛上学,俺再也不说啥了,文化人肚子里有墨水就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