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都市小说>寒门宰相> 一千三十八章 熟状

一千三十八章 熟状(2 / 4)

钱荒的问题。

苏轼分析非常透彻,但有没有可行性呢?

是有的南宋时王安石青苗法被废除,地方改行社仓法。

而役法呢?南宋役法各地既有雇役,也有差役,但义役法被大力推广。

所谓义役法,就是一个村,一个乡全体要应役之人拿钱共同买下役田,然后将田租作为役钱雇人应役。

这与社仓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由民间自发形成的,而不是朝廷指派的。

这与吕惠卿,苏轼提倡的给田募役法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可知这二人都是非常有才干的。

因此苏轼,苏辙的提议绝对是有道理的,可谓一片为民的拳拳之心。其实苏轼兄弟都是就事论事,论政治能力是强过一根筋到底的司马光。

苏辙继续道:“兄长当初知密州时,朝廷下给田募役法,兄长在州中用免役宽剩钱买田雇民应役,百姓觉得非常便利,但之后官家罢给田募役法,兄长甚是惋惜,如今还请大参能够采纳,若在条例中补充一则,则天下百姓都会感激大参的。”

章越听了苏辙之言道:“令兄之言确实正道,但朝廷等着用免役法为西北军费之出,若是用役钱买田,则军费便少了。”

“何况官家在熙宁八年方罢了免役法,如今重新提倡,陛下颜面上不好看。”

苏辙闻言顿时露出失望之意问道:“大参命辙修【孟子正义】本意不正是为了【利民】吗?”

“为何大参所为却与初衷相违背呢?敢问大参如何正心,正名呢?”

章越道:“子由,大丈夫若要经纬天下,在【想到】和【得到】二者之间,还有一个词叫【做到】!”

“任何人一开始并非完全是对的,故我治事只有一则,先干了再说,从不求全。”

苏辙闻言道:“可是大参,用役钱买田确不费多少钱,可以循序渐进,每年都买一些,其利绵绵不尽。”

“大参费了那么多气力,却不得全功,我实有不甘。”

苏辙再三请求章越在条例下加上一条,可以在州县试行给田募役法,作为免役法的补充,但章越还是没有答应的。

苏辙失望至极告辞而去。

章越看了苏辙离去背影亦是默然片刻自言自语道,苏辙还是怪我不肯坚持。

最后章越将司农寺所修条例拿给韩绛看过,然后问道:“丞相,是否拟作熟状?”

将司农寺条例起草成为熟状,然后中书相公们依次花押,最后面呈官家预览。可是一旦官家有所不满,将熟状打回重拟,对于两相两参威信则是一个打击。

一个是当面取旨,一个是拟作熟状是一个为难的抉择。

韩绛道:“陛下于免役法意不甚坚,若拟作熟状,怕是官家心有不快。”

章越道:“正是如此才要拟作熟状,以表条例细则不可更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