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山居士则简单很多:“查不查是你的事,真正做决定的是皇上,还轮不到你们在这担心。”
好像还真是这样。
几乎被沂山居士说服了,出了祭酒府一路往户部衙门赶去。轿子摇摇晃晃,他被一句话噎住的心也转过弯来。诚然做决定的是皇上,然而查出的真实情况,会直接影响皇上判断。归根到底,他还得在源头掌握好这个度。
满腹心事地进了户部衙门,迎面就见端王从门房走出来,手里提这个不大不小的包袱。从户部底层官员一路熬上来,在这座衙门里呆了大半辈子,杜尚书很清楚门房那有什么。能引起端王注意的,只能是点卯所用那一盒子印章。
这批印章落到端王手里,原先他还真无所谓。可现在头顶着一整本的把柄,他丝毫不加再添柴加火,为自己增添一份罪名。
所以他便迎上去问了,而出乎他意料,端王竟然直白地承认,还说他有太子做靠山。他刚想说出实情,讲明白不需要任何靠山,太子殿下的仪杖已经过来。
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太子竟会说出那样一番话。他说得的确在理,谁不想过金堆玉砌的富贵日子,哪个官员不贪。清洗西北后再放一批新的官员过去,顶多也就是将一群饥饿的老虎放进羊群,比起原先已经喂饱了的老虎,新一帮人更会变本加厉。即便现在不贪,等风声一过,西北山高皇帝远,他们也会继续贪。
他很认同这番话,但却不认同说这番话的人。如果是任何一个文武百官、甚至平民百姓说这句话,那绝对是真知灼见、远见卓识。然而如今说话的人是太子,是大越未来的皇帝,普天之下的王土皆是他的。官员侵吞的财物,就是从他身上撕扯下来的肉。
明白官员贪污本性,说明他看得还算清楚。可明白后却决定听之任之,丝毫不作为,那他就是个无比糊涂的储君。
正是想到这点,他心下忍不住对太子生出几分轻蔑。见他几乎要说服端王,他反驳的话脱口而出。皇上交付的任务还顶在头上,这会若是端王被策反,那他该怎么办?
“老臣定会不负皇恩,全力襄助端王殿下。”
这会太阳渐渐升起来,户部衙门的主建筑议事堂门外,听完杜尚书掷地有声的话语,太子挂在脸上的亲近笑容彻底僵住。
“杜尚书这是何意?”
“多谢杜尚书。”
太子与端王兄弟二人,前者寒着脸话语中是浓浓的威胁,后者则是笑眯着眼,拱拳谢过户部尚书。
“太子殿下,杜尚书意思很明白,他会听从父皇旨意。”
太子皱眉:“四皇弟,我并没有忤逆父皇旨意。这事真不能查,远了我不说,就说最直接的。贪污的将军被查出来下狱,一时间大越去哪儿找那么多熟悉西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