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有些迟疑的心,先是被乌日娜一番话说热乎。对啊,他们是大越的蒙古人,而不是那些烧杀抢掠的瓦剌人。再然后收到蒙古学生递上来的奶砖,原本不情愿的一颗心彻底化为感动。
同样是半大不小的孩子,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蒙古人怎么了,圣人还说过有教无类,只要是懂礼貌、一心上进的乖孩子咱们都教。
见夫子们这般配合,卫嫤也放下心中最后一点担忧。等学籍录完,她便亲自带孩子们去宿舍。
依然是托大清洗的福,官衙附近有的是房子。现成的宽宅广厦,卫嫤命人将先前所剩无几的摆设放库房,里面全都砌成大通铺。有一整间房子那么宽的火炕,每个孩子分到一席被褥那么宽的距离。炕沿下面是柜子和书桌。柜子是组合柜,书桌也是很简单的一张平板四个腿。
摆设很简单,全都突出一个中心:简洁实用。
在这里不论你是爹是王公贵族、是腰缠万贯、或是穷困潦倒,每一个学生吃穿用度都是一样。做事受校规约束,做好了会有奖励,做错了也会受罚,一视同仁。
卫嫤纯粹为图省事才这样做,大户人家那些家具她见过,的确足够精美。但那些精美的镂空雕花需要极多人工,幽州城还在重建,西北最缺的便是人手,于是她便选了最简单的制式桌椅。
但她没想到的是,正是这般从小就平等的待遇,让州学内出来的学生打破了出身带来的天然屏障。从这里毕业后,好些人一辈子都是关系最铁的兄弟姐妹。
☆、第138章 姑娘抢手
大多数人真的不怕差、就怕比。同样是荆钗布裙的平头老百姓邻居,突然某天一方绫罗绸缎高高在上,另一方就会意难平。明明她的生活没什么变化,但嫉妒和不甘就会如□□般啃噬着她的心,让她整日叨叨着夫婿的不上进、命运的不公。
凉州百姓和蒙古百姓,便是两个这样的邻居。
这批蒙古孩子在州学安心住下来,注册学籍后,他们每个人都如乌日娜一般,有了一个根据发音汉译过来的全新名字,而这让他们兴奋和满足。
而送孩子来的乌日娜什么都没多说,只嘱咐、或者说是恐吓了一点。谁要是不听话被送回去,她就剥夺那个人的新名字。不仅如此,他们在部落的阿爸和阿妈会在冰天雪地时负责照看牛羊,让它们不至于在寒冬中被冻死。
调皮捣蛋会被剥夺名字,而且还会拖累阿爸阿妈做部落里最苦的差事,无论是那一点都足以吓到这些孩子们。这一句话的嘱咐下来,一帮不足十岁、正值混世魔王年纪的孩子们全都乖顺成小绵羊。这年纪的孩子正是记忆力最好的事后,认真学起来可以说是一日千里,本来因蒙古人真诚所感动的州学夫子,这会却是打心底里喜欢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