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节(2 / 11)

时,便有小厮上前开门:“这是谢郎君的书房,平日里因忙于公事,也并不怎么常用。”在陈郡阳夏老宅中,谢琰的院子便是这般格局,东厢房作书房,西厢房放置杂物,而正房严禁随意出入。谢璞想到此,微微一笑,走入书房随意地打量。

书架上堆满了各种书籍,最多的是兵书,其次便是各种书体法帖,角落里放着十三经。书并不少,似乎也经常查阅。谢璞随意取出一轴兵书展开查看,便发现旁边密密麻麻写了许多注释。注释共有两种不同的字体,一种是谢琰的笔迹,行书已经完全练成了,另一种却是相当漂亮的飞白书。二人互相答对,各有不同的见解,对于用兵之道的天分与灵慧跃然纸上,令人不由得赞叹不已。

“大兄。”一声呼唤从后头传来,有些出神的谢璞掩卷回首,就见一位身量比他还高挑的少年郎立在门边,朝他瞧过来。八年不见,那个平时冷静非常,激动时却仿佛烈焰蒸腾的小少年,如今已经长成了翩翩男儿。看上去,他仍是不折不扣的谢家子,仅仅只是行走几步,亦带着优雅潇洒的风度。然而,在温润如玉底下,却透出血腥杀伐之气。仿佛一柄带着玉鞘的长剑,便是剑鞘再如何珍贵美丽,也遮不住内中饱饮鲜血的锋锐利刃。

“三郎。”谢璞有些怅惘,觉得眼前的少年郎既熟悉而又陌生,“八年不见,你果然长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好儿郎。先祖若地下有知,定会为你感到骄傲。”一位没有家族荫蔽的少年郎,在短短几年之内便能屡立功勋,得了九转护军,成为从七品下的折冲府校尉,实在太过难得。从信件当中,他感受不到他曾受过的苦、冒过的险,却完全能想象出来。一路行来,阿弟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文武之道并无高下之分,皆是立身之道,皆是为国为民之道。”谢琰在书案边盘腿趺坐下来,随意地指了指身边的位置,“当年我与冯四师傅浪迹到夏州,遇上薛延陀攻打长泽县,便彻底下定了决心,定要投军报效大唐。如今看来,这个决定确实非常适合我。”

谢璞在他所指的位置坐下,轻轻一叹:“确实适合你。当年你对无休无止的课业已经毫无耐心,从军反倒是将你的脾性打磨出来了。我的眼光太过狭隘,险些将你的前途毁去。你能这般有出息,作为长兄,我真是又惭愧又欢喜。”

“眼光狭隘的并不是你。”谢琰直言道,“你我一直都很清楚,不必再辩解什么了。”提到母亲,他们俩便会产生分歧,故而他并不想主动提起。“大兄自长安远道而来,是为了恭贺我么?再过十来日,便是我的亲迎礼。若是那时候,你能当我的傧相,我便不必四处去请人帮我做催妆诗了。”他的态度十分自然,丝毫瞧不出片刻之前仍是对自家大兄此行之意充满了怀疑与揣测。

“……”谢璞怔了怔,坦然道,“你先前好不容易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