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节(9 / 11)

说,阿弟的眼光确实非常不错。不仅李家小娘子品性气度上佳,两位长辈亦是知情达理之人,连这位尚且年幼的小舅郎亦绝非池中之物。孙家兄妹作为能够互相依仗的表兄妹亦是无可挑剔。

仔细说来,这门姻亲不仅比名声衰败且不愿与他们来往的颜氏娘家好,恐怕论起官场上的支持手段,比他们的母家太原王氏二房嫡支亦强上几分。他们的舅父如今顶多做了七八品的小官,都在任上苦苦熬着呢。至于表兄弟们,也与他和二郎相似,都盯着贡举那条路苦读。若非如此,母亲也不至于对进士及第生出贪嗔痴的执念来。

是夜,谢璞敲开谢琰的门,端正神色与他讨论起了婚礼筹备之事:“此行来得有些急,并未给你筹备什么。眼下咱们尚未分家,按理来说,你大婚,咱们家中至少应该出聘资并准备婚礼才对。我与二郎成婚时,聘资都很厚重,总不能轮到你的时候什么都没有。”

谢琰挑起眉,轻笑一声:“大兄求娶表姊,当年也不顺利?莫非舅母将母亲的嫁妆要走了不少?”他对家中的产业毫无兴趣——虽说按理作为嫡支嫡子,总该有他的一份,但他已经挣下了些许浅薄家业,算起来也足够交给元娘日后仔细打理了,又何必将目光拘在家中?不出三年,他相信自己的产业出息便能超过家中的余财。至于元娘的嫁妆,又是另一回事了,总归养得起数百女兵部曲。

毫不意外地见他的关注重点歪了,谢璞叹了口气:“绝大部分又充作你阿嫂的嫁妆送了回来。外祖家中过得也不宽裕,舅母不愿她没有伴身的嫁资,便只得出此下策了。不过,这桩婚事也是母亲与她说了许久,才求回来的。不然,舅母可能宁愿她嫁去娘家赵郡李氏。此话说得远了,家中眼下已经没有什么余财珠玉之物,庄田店铺亦不能给你,我改日回阳夏老宅后,将那些珍藏孤本古书法帖送给你一半。”

“我投军行武,要那些孤本古书法帖又有何用?”谢琰很清楚,那数千卷孤本古书法帖皆是无价之宝,亦是陈郡谢氏阳夏大房最重要的根基。这些宝贝,一向都是留给嫡脉宗房继承的,亦须得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种时候,大兄莫忘了家规与家法,这些宝贝还是留给侄儿守着罢。”

谢璞垂下首,半晌方艰难道:“你成婚,难不成我就站在一旁干看着?我们陈郡谢氏又不是将你送入李家作赘婿,哪有什么都不准备的道理?其余的我不能做主,这些孤本古书法帖给了你,倒是比一直放在家里安心。待两三代之后,说不得他们什么都守不住——陷于贫困之中,世家气节又算得了什么?”

“阿兄何必妄自菲薄?进士考不上,就没有其他的出路?咱们还远远不到山穷水复的境地,只要你愿意,柳暗花明并不是难事。孝顺,自是孝在前顺在后。重振家门让祖先含笑九泉,让母亲得以安享晚年,才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