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节(7 / 11)

既然入了内院,那便离新妇闺楼不远了。果然,天色渐渐暗下之后,李遐玉的院子外便响起了一阵鼓噪之声:“新妇子,催出来!新妇子,催出来!”迎亲队的喊声整齐而又热烈,充满了军中的气息,少却几分喧闹,却多了些许震撼。守在闺楼内的年轻妇人与小娘子们皆挤在窗前看热闹,便见一群魁梧儿郎如水般涌了进来,仿佛结阵一般把守住院门,将李家仆婢们堵在外头。

谢琰独自出阵,来到闺楼前,一首接着一首吟催妆诗。足足念了五六首之后,他忽地抬起眼,行了个叉手礼:“吾家新妇,若想听剩下的诗句,何不随吾归家去?”迎亲队轰然大笑,也跟着喊道:“归家去!归家去!新婿还留了好些诗句,只给新妇一人听呢!”“是啊,咱们这些大老粗听什么诗句!还是让他们自个儿听去!”

李遐玉浅浅一笑,不声不响地立起来,命思娘、念娘与她整理衣衫。听见闺楼中的动静,终于将新妇催出来了,迎亲队便井然有序地退了出去。谢琰走了两步,透过窗户缝隙隐约见环佩叮当、翟衣衣裾飘动,勾起嘴角也朝着外院退去了。不过是催出新妇而已,离他迎得佳人归尚且早着呢。

随后,新婿与新妇以及诸位宾客陆续来到外院正堂之中,准备行奠雁礼。数重行障布置在堂内,将新婿与新妇隔开甚远。李遐玉坐在马鞍上,便听得一声响动,一只活雁扔过了行障,仆婢们立即用红绸将它包裹起来。随之便又响起谢琰的吟诗之声,一重一重行障随着他的诗句撤去,犹如玉碎般的声音亦近在眼前。这时候,谢琰接过红绸包裹的活雁,跪倒在她跟前,两人这才一个抬眼一个垂目,交换了目光。

喜娘笑眯了眼,忙不迭地在旁边说着吉祥话。思娘与念娘将李遐玉扶起来,与谢琰并肩而立。喜娘便将二人带到后头的辞拜行礼之处,给李和与柴氏行稽首大礼。两位长辈百味交杂地看着跪倒在地的两个孩子,自是免不了谆谆叮嘱,又命他们去祠堂中拜过李信与孙氏的牌位。拜别长辈之后,李遐玉便举着团扇遮住面容,登上了大门外等待已久的婚车。

此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风雪早便停止了。迎亲队皆掌着火把或灯笼,前前后后地簇拥着婚车与新婿,往灵州而去。一路上遇到一波又一波不知从何处来的障车,但府兵们人多势众,生得又魁梧,又是笑闹又是威胁又是直接武力搬开,倒是一路都很顺利。

待到得新婿家的院落后,李遐玉踏着仆婢们的转毡,一路与谢琰来到正院内堂前的青庐之中。众人呼喝着要看新妇,催着新婿赶紧吟却扇诗。吟了两三首,李遐玉便却了扇,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眸淡淡地扫了那群吆喝得正起劲的儿郎们一眼。在场者无不领教过她的凶残,回想起来皆是背脊发凉,遂不敢再闹腾,赶紧讪讪笑着退了出去。

☆、第一百二十章 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