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过得很不如意,就算她们再低调,也总有人以此奚落轻蔑。
自家过得如此坎坷艰难,李袭誉几个嫁在长安的女儿孙女私下经常抱头痛哭,日渐将谢琰与李暇玉恨到了骨子里。听闻李暇玉、谢琰入京并得了盛宠之后,更是暗中磨刀霍霍,满心想着报仇雪恨。李七娘姊妹二人那时候正满长安寻李暇玉的仇敌,与她们同仇敌忾,索性便以亲戚为借口,亲密地走动起来。
给谢家寻觅的良妾,亦是李氏姊妹暗中联系李袭誉家的女儿孙女,安排了两个身份清白的小娘子。对王氏说是丹阳房旁支庶女,其实不过是安康房旁支如同奴婢一般的婢生女。说起来都是陇西李氏女,谁又会仔细去查她们的家谱?
如今安康房婚姻艰难,这些婢生女们原本便没有什么指望能嫁得好人家,若能成为陈郡谢氏这位正四品右千牛卫中郎将的良妾,已经是顶好的出路了。不必挑拨,她们也自是明白将主母给驱逐出去之后,自己将过着什么样的富贵生活。更何况生母兄弟的性命前程都掌握在嫡枝的族姊族姑母们手里,也容不得她们不遵从。
原本李七娘只想从中挑一个更聪敏识趣的,李八娘却道:“机会难得,何不一起送了去?若是单打独斗,她们恐怕都不是那贱妇的对手。两人一同进门,如果遇到事也能互相帮衬,又有咱们和贵主的医女暗中支持,迟早都能将那贱妇打落泥中。”她说此话的时候,不仅目光怨毒,更是恨得咬牙切齿。
李七娘细细一想,觉得也在理。横竖抬一个进去也是抬,两个进去也是抬,何不让李遐玉脸色更难看几分?既是阿家做主聘的良妾,她又有何颜面将她们挡在外头?况那谢家三郎是四品官,按制可有能封从八品的媵四人,如今位置都尚未满呢,她还有什么不如意的?
于是,两姊妹便合计着挑了个最近的良辰吉日,又暗中将自己的陪嫁奴仆安插在两个族妹身边,而后便志得意满地归家去了。她们刚离开不久,没两天,李遐玉便穿着丈夫衣骑着骏马,私下悄悄逐个拜访了安康房几位出嫁女的夫家。
不过片刻之后,那几家便唬得脸色青白,将自家不省事的败家媳妇都暂时关了起来。按这位定敏郡君所言,李袭誉一案乃三司会审,圣人亲自监督结案。她们千方百计寻她报仇雪恨,难不成是质疑陛下的圣心独断?且谢家亦是钟鸣鼎食的世家大族,可容不得旁人置喙自家的家事。若是想要结仇,谢家也能奉陪。
谢琰如今是圣人面前炙手可热的宠臣,此事又显然是自家不占理,这几家自然只能百般赔礼道歉。若是这位中郎将上折子,将此事递到了御前,他们便少不得受牵连。便是为官暂时无碍,至少也会申饬治家不严之过,家中的女娘们儿郎们的婚姻前程可怎么是好?
而后,安康房旁支那两个小娘子自是落在了李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