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节(6 / 8)

觉得李家入京着实再好不过。至少,往后便又多了一位长辈能够与王氏讲道理了。

颜氏也接道:“早便听元娘说起,她之所以文武双全,都是祖母教养的功劳。如今郡君来了,可否也教一教儿呢?儿虽是不堪造就的朽木,却也想在待人接物、打理庶务等诸多事上有些长进。”她在娘家时,继母自然什么也不可能教,嫁入谢家多年,成日只侍奉在王氏身边,陪着她说笑,亦是从未学过什么内宅家务之事。如今三房渐渐各自独立,她不得不开始打理庶务,千头万绪竟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无论如何,亦不能凡事都请教小王氏,柴氏过来,正好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柴氏便笑道:“你若是不嫌弃老身啰嗦,便随时过来就是。无论遇到什么疑难之事,或许老身都能给你出些主意。”

小王氏忙道:“郡君可不能厚此薄彼,落下了儿。”

众人一齐笑了,眼见着便觉得亲近许多。

此后,小王氏与颜氏便几乎日日都过来,如同晨昏定省一般。或请教柴氏如何打理庶务与田产铺子等,如何处置家中的收支出息等,或听她讲些早年的见闻趣事等。

柴氏不仅具有长辈的威严,同时亦十分慈爱,见识眼界与做事的手段不知比王氏高明多少。小王氏与颜氏只恨不得她能就此在谢家长住才好,种种人情往来与内宅交际,甚至于接人待物的礼仪风度,皆可请教一二。与这样的长辈相处,不仅增长了见解与智慧,连胸怀亦是开阔许多。

柴氏亦是越发觉得这两位年轻的世家贵妇性情确实不错,也替李暇玉觉得高兴。当然,她亦不会忽略王氏,特地让李暇玉带着她去了一趟王家。未曾见到王氏,先见了李郡君与归娘家省亲的王夫人——她禁不住暗道:太原王氏果然名不虚传,到底元娘那位阿家不过是特例罢了,也算不得真正教养出众的太原王氏贵女。

待王氏出现之后,亲家彼此见礼,气度却截然不同。王氏特地装扮得华贵雍容,力图镇住这位“寒门老妇”,却越发显得她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举止之间带着些许不自然。而柴氏则是真正从容大度,自沙场磨砺而出的浑厚锋利的气度,无形之间便将王氏逼得节节败退。

王氏甚至有些受不住她锐利的目光,不过是干巴巴地寒暄了两句,便以身子不适为由告退了。柴氏望着她的背影,并不避讳李郡君与王夫人,评论道:“外强中干,不过如此罢了。”

“她能凭仗的,也仅仅只是长辈的身份罢了。若非如此,谁又会理会她?将好端端的家闹成如今这般众叛亲离的模样,亦是难得了。”李郡君接道,“如今亲家来了,日后便能随时为孩子们做主,谅她也翻不出什么浪花来。若是实在不成,我仗着身份,也能教训她几句。”

“辛苦了。”柴氏与她倒是一见如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