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着徐昭要将自家闺女放出去嫁人,立马就不愿意了。
这京城里,哪个不知道徐府四姑娘往后是肃王妃,闺女跟着去了王府,若有福分能伺候王爷,往后他们家,可就能出个主子了。
“姑娘可不能这样,我这闺女六岁就卖进府里,在府里伺候,任劳任怨的......”
徐昭听着,就皱了皱,对着连翘道:“赏她十两银子,将人领出去吧。”
那婆子愣了愣,突然就撒起泼来,哭着说自家闺女是个可怜人,姑娘不念旧情,偏要将她闺女赶出府去。
薛妈妈听到动静进了屋里,哪里能容得她这样,叫了两个婆子,就将人给拖了下去。
这个时候,半夏从屋里冲出来,拉着她的老娘说是自己愿意放出去嫁人的。
她老娘听着这话,满脸怒意,扬手就给了她一个耳光,直打的她嘴角流出鲜血来。
“你个吃里扒外的,没了差事,也别回家里来,家里你两个侄儿我都养不起。你在姑娘跟前伺候着,没功劳也有苦劳,怎么能......”
“不怪姑娘,是我自己不对,手脚不干净,偷了姑娘的簪子。”
半夏目光闪烁着,支支吾吾道。
她这一说,就再无留下的余地了,她娘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愤愤拉着她走了。
待她们离开,院子里才终于清静了。
“还算她记着姑娘的好,没叫她老子娘继续闹腾,连累了姑娘的名声。”
徐昭轻轻叹了一口气,没有说话。
☆、第68章 劝告
徐昭将贴身丫鬟半夏放出去嫁人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徐府。
一时间府里上上下下都在议论,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四姑娘性子一向温和,待人又宽厚,对那半夏也格外的看重,好好的怎么就将人放出府去了。
听说半夏老子娘进来领人,还哭闹了一场。
有锦竹院伺候的丫鬟说了,最后才知道,原来是那半夏姑娘手脚不干净,偷了四姑娘梳妆盒里的簪子,那簪子是二太太赏的,十分的贵重。
一时间,众人才恍然大悟,道那半夏眼皮子浅,跟着四姑娘什么好东西没见过,竟然做出这种下作的事情来。
当然也有不信的,说是那半夏能在府里伺候多年,就不是个蠢笨的,四姑娘眼瞧着就要就要当王妃娘娘了,她跟在姑娘跟前伺候,有的是体面,怎么会因着一根簪子,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听着就觉着不像。
所以也有人说,是四姑娘狠心,才将半夏给赶走了。
徐昭对府里私下里的传言心知肚明,却并不以为意,半夏伺候了她多年,她对她不是没有情分,可她生出这种心思,她是再也容不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