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彤笑着摇头,道:“这还没个准头呢,就算定下了,时间也早着呢!大半年时间做不好这些,那我可就只能收了针线,从此不做它了。”揶揄孙惠:“你从不拿针线的,也做的挺快,我能差哪儿去?”这话一说,忍不住噗嗤笑出声儿。
大半天时候,针线不过走了一路,孙惠做这嫁衣,还真不知道做到什么时候呢!索性她脸皮厚,被说了也不脸红,还振振有词:“你可别笑我慢,这嫁衣我娘可发话了,得十二万分小心,做差了可要被骂的。并且还要重做。既如此,就慢慢来,不然要重做就麻烦了。”
“是得慢慢来,你这可是绸缎的,费了可心疼了。”周彤说这话心里很是羡慕,没个姑娘不爱绸的,大婚的时候套了这件,满村都会说道几天。
“可别说这话了,我娘可因着我这女红实在拿不出手,才买了这绸缎,为此可唠叨了很久。”孙惠心里道,这绸缎花了这么多钱,可抵得上一只成年罗罗了,太贵了。如果不是这绸缎退不了,她还真打算换了棉布。
俩人就聊着天,做着针线。
☆、第65章
冯家动作很快,在三月初,院子里青草才冒了头,厚实棉衣刚脱了身上还穿着夹袄。冯母便带着媒人过来,商量着是不是该过去访亲,把形式过一遍,正式的把这亲事定下。按她的话,俩孩子也不算小,况且都挺满意的,庚贴也已经换了,不如就把各种流程一步步来,最后的亲迎,什么时候也不匆忙。
对于过去访亲,孙母是没意见的,反正在今年这些事儿都得办了,早些晚些也不碍。不过有件事确实头疼,那便是访亲的人选。按理说,是孩子的舅母、姑姑、婶子作为人选,可孙家是逃难来的,这些亲戚还不知道在哪儿呢。为这事很头疼,总不能就孙母一人过去,不怕胆怯,也让人太笑话了。
因为这事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孙母和冯母直接道:“我家的情况你们也知道,这儿没个亲戚,这去的人选,还得商议着来。舅母、婶子的是没法通知的,我想着,总得凑够了人数,虽不是至亲,但也要有人撑场面。不能太难看了。”找些要好的人走一趟。
“很是,既然孩子亲戚不在,那么就商量着是不是安排亲朋过来。总得凑够了人数,瞧着也体面。”冯母笑着赞同,转头和媒人道:“这就劳烦你了,过两天跑一趟,把确定的人数告诉我一声,好安排座位。”自古以来,这座位很是讲究,如果安排不好,大家扫兴不说,主家也丢了面子。
媒人姓王,四十出头,一张嘴最是能说会道:“瞧冯娘子说的,有什么劳烦不劳烦的,咱就是吃这口饭的!多走走,到时候上门多喝些茶,也就是了。”对孙母道:“你瞧着我后天早上过来可成,还是说再往后延延?”
孙母点头:“不用往后延迟了,两天时间很够了,你后天一早过来,我一准儿的把去的人名单给你。”她这会儿心里已经有了人选,只要去确定一下当天是否有事就成了。
将杯子里的茶喝尽,又聊了几句,冯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