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的成片质量比《毕业季》还要好。
《毕业季》内核灿烂,主题积极向上,加上电影里有关青春的描绘,的确可以牵动不少观众的心,《江湖》却不一样,以顾屿的眼光看,《江湖》与其说是一部纯粹的电影,不如说是艺术的化身。
凌之淮把自身对电影的感悟全部融入到了这部作品当中。
顾屿轻轻叹了口气,遗憾之处在于,他喜欢的观众未必会青睐。
第二天的票房数据出炉的时候,《江湖》剧组上下已经全然不抱希望了。元旦假期一共只有三天而已,按票房发展的一般趋势,电影的票房数据只会一天比一天更低,翻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虽然《江湖》第二天的票房成绩比第一天还好一些,最后推测总数据的话,勉强过亿也是有希望的。
但主创们心里总有一份遗憾,他们觉得这部电影值得被更多人看到,不应该只因为票房的失败而成为一部默默无闻的作品。
隔壁《最终决战》剧组已经在开庆功宴了。
虽然在顾屿看来,这个时间点就开庆功宴,未免太早了一些。
首日破3亿,第二天1.5亿难道《最终决战》剧组觉得自己能一直占据票房上的优势吗?
要知道,那可是一部投资4亿的电影,想要收回成本的话,最终收入必须达到10亿这个目标。
还是说,对方觉得整个档期都没有值得在意的对手吗?
这种被小瞧的感觉还真是叫人不爽。
票房哑火,《江湖》剧组这边倒是很热闹,有一部分媒体特意找过来,想听一听凌之淮导演对当前电影市场的评价,最好有一些负面的批判,媒体就更有话讲了。
还有一些媒体干脆以《江湖》的票房成绩为例,发出武侠已死的感叹。
当然,最常见的标题还是诸如《傅继遗作票房滑铁卢》、《凌之淮雄风犹在,却早已被市场抛弃》之类。
在他们看来,《江湖》票房失利也意味着老一辈导演的挣扎以失败告终,甚至有人认为,武侠这种题材来不会再有任何热度,凌之淮这样的导演也该退出电影市场,让位给新人了。
媒体才不在乎这部电影拍的怎么样,或者凌之淮在电影里展现了怎么样的技术和情感表达,票房失败就是彻底失败,这是这群人的看法。
不赚钱从某种程度上说,在电影行业就意味着失败。
就算凌之淮曾经创造了无数出色的作品,改变了一代人对电影的观念,可到了他年老的时候,却依然逃不过这份苛责,顾屿觉得很难受。
将心比心,他只是个演员而已,他也不可能保证自己一辈子长红。
在那则《再见,凌之淮》的报道下,顾屿忍不住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