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北方的蠕蠕和南朝两边夹击,北朝就能自己里面先垮掉,所以汉化改革势在必行。
朝堂上对实行俸禄制,鲜卑勋贵中反对的并不厉害,如今朝堂上受重用的不是汉人就是精通汉学的鲜卑贵族。至于只晓得喊打喊杀的,几乎被排除在权力之外。太皇太后性情可不温顺,杀字诀让多少大臣心惊胆寒。
太皇太后听完汉臣关于执行三长制的回禀,她看向前面坐着的小皇帝。她这一辈子都走不到那个位置,只能在珠帘后。
扶在凭几上的手忍不住收紧,但她的话语一如平常那般沉稳。
“天子对此事如何看?”太皇太后问道。
李平等着待会和太皇太后将此事好好商议一次,听到太皇太后问天子的那么一句,也并没有放在心里。
朝会上,每隔那么几次太皇太后就会问皇帝的看法。但是在李平看来,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当初天子年幼,直接是东宫全权处置。如今天子都虚岁十二了,自然不能像往昔那般,好歹面上也会问上那么一句。鲜卑虚岁十二的男孩已经不能够当做小儿看待了。
“此事全听大母处置。”御床上的天子说道。
这也是天子说惯了的。但是太皇太后却不像往常那般。
“天子日后要处置朝政,怎么能够事事都听我这个老妇的话?”帘子后传来的声音很明显已经有几分不悦。
“大母,儿年幼,此事重大,应当由大母和诸公商定。”拓跋演不知今日为何太皇太后会和往常不一样。
“陛下直说便是。”太皇太后道。
拓跋演再三推辞,见到实在推不了,才带着些许困惑说出自己的见解。
朝堂之上只能听到皇帝说话的声音,李平听了拓跋演的话,心中都暗暗点头。
拓跋演说完之后,珠帘之后过了好一会才听到太皇太后的话,“陛下此言有高祖之风。”
拓跋演垂下头来,“儿不敢。”
鲜卑饱受母氏公社的影响,尊母之风盛行,太皇太后养大了两个皇帝,经历三朝,威信甚重,在这位祖母面前,拓跋演不敢有任何不满。
朝堂上的大臣们,几乎全盯着太傅萧斌看了。
萧斌其人并没有多少过人的才能,能够有这么高的位置,完全是因为有个好姐姐。但他终究是外戚,是太皇太后一族。
太皇太后当年和先帝相争之事才过去了十年不到,朝中许多人对此事记忆犹新。见着太皇太后头一次当着诸位臣子的面夸赞天子,下意识的全都看着太傅。
萧斌被看得莫名其妙,不知道为何全都要盯着他看。
好不容易等到退朝,萧斌连忙摆出一副诸事和己无关的脸,脚下加快步子。
和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