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事都不能处置好,那么治国和平天下也谈不上了。”
这些年来太皇太后性情越发难以捉摸,大臣们或许是不知道,但是李平日日都伺候在太皇太后身侧,对此知道的清清楚楚。太皇太后或许在榻上可以和人海誓山盟是个女人,但是一旦换上那身衣裳坐在御座上,就只是太皇太后,别的就别想太多。赵姬之类的事绝对不会发生在眼前这个女人的身上。
“臣明白。”李平后背渗出一层冷汗,他弯下腰道。
“罢了,你坐吧。”太皇太后此话一落,立即有小黄门搬来坐枰。
李平坐在枰上,太皇太后脸上有笑意浮现,“方才你是奇怪我为甚要将文卷送到西宫,对不对?”
“……”李平悚然一惊,他面上不露出半点,垂下头,“陛下明鉴。”
“也是,毕竟我之前都是从来不肯放松半点的,如今怎么换了性子。”太皇太后靠在三足漆几上,她头上的鹿首步摇冠在宫灯中轻轻晃动着。
“臣不敢……”
“你们还有甚么不敢的?”太皇太后抿唇一笑,“也罢,我辛辛苦苦实行汉化,自然是不能我没了之后就人走茶凉。”
太皇太后如今已经四十多了,这年纪已经很不年轻,她也不得不为以后的事考虑,平常妇人考虑的都是自己如何养老,将儿子紧紧抓在手中不让新妇夺走半分,要么就是念叨着多几个孙子曾孙之类的。可是太皇太后想的却是自己走后,她在朝堂上的那套还能不能继续行驶下去。
“……陛下?”李平话语说的有几分艰难,人的身后事旁人是最难开口的,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提起来,不然有咒人的嫌疑。
“天子也已经长大了,该学着怎么处置朝政了。”太皇太后笑道,这两三个月里,这个孙子表现的一直很乖巧,朝堂上的事她不问就一句话一不多说,后宫里他独宠三娘。明里暗里做足了十分,哪怕她再挑剔也挑不出半点错来。
“陛下英明。”李平知道在这事上,除去要动废立其他的话他还是少说,多说多错。
“人老了,不英明不行,况且大郎做的还真的让人挑不出错,如今宫内宫外都是说大郎孝顺吧?”太皇太后手边的文卷已经批阅完毕,小黄门上来将那些文卷抱下去,她看着放在案上的那支朱笔。她行朱批行了二十多年,权力在手操纵生杀大权的滋味太美好,已经放不开。
“天子上回说,千秋百年之后陵会就在陛下之旁。”李平连忙答道。
“这孩子真算有心。”太皇太后笑了一声,李平听不出这会太皇太后到底是高兴还是如何。
“天子大孝。”李平道。
“……”太皇太后勾了勾嘴角,“最近三郎和四郎如何?”
李平没有想到太皇太后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