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脑后,再不曾想起来,袁妙苦病一场,消息送到袁氏这里,她打发些药材点心回去,一字未提她这头要同别个结亲家,可哪里还瞒得住,娘家人这回也帮着踩袁氏了,关了门把她骂个透底儿。
纪氏这时候还想等着澄哥儿开春过了童子试再提结亲的事,那头袁氏已经悄没声儿的走动起来了,她到底接了信,却是澄哥儿使人报了来的,这些事隔着院墙瞒了纪氏,却瞒不过一院里住着的澄哥儿。
他身边跟着侍候的人也还是纪氏原来安排下来的,袁氏倒是想插手,可那时候澄哥儿还小,颜老太爷怕他换了人侍候不惯,倒不曾把人换过,袁氏先是觉得伸不开手去,到后来也不再想着插手了,孩子都大了,再换过人又有什么用处。
纪氏这边一听着消息,先是一噎,不意袁氏竟想通了,她若是死捏着袁妙,颜老太爷怎么着也不会肯的,抬出个官家女来,倒有些难办。
赵家夫人那里她是打了包票的,她也不急着声张出来,先使了人往外头打听袁氏挑出来的人家如何。
既要说定儿女亲家,便定下日子家里办一回宴,冬日里无花无果好看,却总得寻个由头,程夫人这回来,把儿子也带来了。
原来一向是女眷里头走动,沣哥儿太小,澄哥儿又叫袁氏管着不好常往这头来,没有适龄的男儿要怎么走动,可巧这回梅季明在,纪舜英也已经是自家的女婿了,干脆把这两个都请过来。
程夫人有两个儿子,为免得显眼,把两个都带了来,一嫡一庶,年纪差着一岁,却都进了学,过了童生试的。
程家家风正气,这个庶子就是程夫人陪嫁丫头养的,一向跟嫡子似的长在眼前,对他也很是宠爱,两个正当年纪,彼此见了,很有话说。
这样人家长起来儿子,嘴里说的是孔孟,心里想的是举业,梅季明这块牌子,还不如纪舜英少年秀才好用,程夫人的儿子也是师从名儒,在书院里头读书。
梅季明却最不耐烦这个,他一家子名儒,按着字号排下来,有在家坐馆的,有到外头去游学的,还有大老远请过去坐馆教书的,满眼皆是这些,最受不了就是张开之乎,闭口者也的的人,可他是陪客,也不能甩了脸子,只不大说话,偶尔哧一声冒一句出来,却皆是惊人之语。
纪舜英知道他家学渊源,诗书画能有名头打出去,也不过是不肯用功。聪明是有的,可这一身傲气,便显得有些可厌,在姐妹里头觉不出来,放到少年人里,便有些不合时宜了,他聪明,难道在座的便是蠢才?
程家两位原也听了梅家的名头,可说得一回话,心里认他有才学,可这人却不似纪舜英好相处,两个少年也颇知道些事了,晓得这一回子来怕是有相看的意思在,满口锦绣,正襟危坐。
程思慧来时便跟两个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