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之交,正是安南种稻之时。
刚刚由升龙府更名的大罗府,还有被申利叛军肆虐的天德府,大量肥沃良田赐给朱康带来的官吏、工匠、医生和将士。
这些田产的原主人,要么被朱康抄家灭门,要么被叛军屠戮抢劫。
土地上原有的佃户,还有那些战争流民,也被分配给朱康的手下,让他们佃耕刚赏赐出去的土地。
杨再兴分给朱康的五百将士,当初全部挑选的还未娶妻者。
这些人也通通被朱康赐婚,婚配女子主要来自罪官的女眷。比如杜英武、杜嗣武的几个族妹,还有叛贼申利的女儿,就被赐婚给几个大明军官。
这读书人跟着笑起来,似乎自己真的祖籍洛阳。
谢洪说道:“彼此言语不通,又不熟悉本地情况,赐田时依靠本地官吏执行。有本地官吏趁机占田,也有胡乱划田之人,侵害大明将士和安南地主之利。臣虽派人一直监察,但很难完全查清楚,只能杀鸡儆猴处死一批。那些被胡乱占田的安南地主,有人做官的自然要归还,没人做官的就只能自认倒霉。”
安南是五代独立出去的,虽然读书人都会写汉字,但能说汉话的越来越少,已渐渐生出民族自主意识。
如此大张旗鼓的推行《交趾志略》,让许多朝臣如临大敌,但他们暂时不敢出来反对。
谢洪笑着说:“你的祖宗若不迁徙,现在已是大明京畿人士。”
这本书的名字,叫《交趾志略》。
又有个没做官的读书人,家里并无族谱。他为了讨好谢洪,现场瞎编祖宗来历:“我家祖上,是唐朝时候从洛阳迁来的!”
这并非杜撰,而是他妈真的!
“所谓正本清源,读书人怎能忘记祖宗呢?今后安南的科举,必须考这本《交趾志略》。已经做官之人,升迁之前也要考《交趾志略》。”
既然是古代史书记载的,那就并非大明瞎编。
无人回答。
谢洪微笑道:“你们都可以过来仔细看。”
朱康自然要投桃报李,写信去洛阳帮忙请封。
朱康问道:“该怎样推行此书?”
安南李朝的王室,祖籍河北饶阳,又迁居福建晋江,还有晋江的族人在大明做官呢。其中一支做了海商,刚开始来往于真腊,渐渐的转到交趾并定居。
宋初之时,福建变得安定,他们甚至还回晋江老家续过族谱。
只不过,他们的叙事角度不同,总把自己视为被入侵者——从秦汉到隋唐,中国一直入侵交趾。这本书目前连影子都没有,大明编撰《交趾志略》,只须换一种叙事角度即可。
谢洪让大家回到座位,把《交趾志略》分发下去。
秀才身份只能维持三届乡试,连续三次都考不上举人,秀才身份就自动取消了重考。
谢洪最后总结说:“以上所言,皆出自中国史书,任何人都可以去查证。大明与安南,国民皆为华夏族裔。你们虽然偏居一隅,但却属于炎黄正统,万万不要妄自菲薄。只可惜,唐末五代以来,与中国分离二百年,就连读书人能讲汉话的也少了。”
在座的五十多个安南读书人,听完并不感到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