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语种同时发售,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覆盖到了。
现如今也就张重新书发售的时候能有这么大的阵仗。
这一天,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几千万的读者翘首以待,等着《苏菲的世界》到来。
虽然是一百多个国家同时发售,但是最新看到书的依旧还是华夏。
早上八点多钟,华夏的书迷就涌入到了各大书店,就是为了先睹《苏菲的世界》为快。
在之前的宣传中,并没有透露这本书的具体类型是什么,从书名似乎也看不出来什么。
……
刘爽到南方书店五楼的时候,这里也聚集了不少人,他不敢再拖,连忙在书架上拿了一本《苏菲的世界》去付款,然后去先占了一个好位置。
占了位置之后,他才拆了书封慢慢开始看了起来。
这本书很厚,他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故事的开始,是以一个带着哲学色彩的悬疑桥段展开的。
悬疑桥段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是张重的拿手好戏,但是哲学色彩又是怎么回事呢?张重开始涉猎哲学了么?
有些人想到了之前张重推荐的那本《思维阡陌》,或许这本书里面的哲学色彩跟那本书有关系?
不过读者们大多还是被悬疑桥段所吸引。
给苏菲寄卡片的到底是谁?
芃芃是谁?
那个提出哲学问题的又是谁?
但是很快他们就会忘了这个问题,故事开始慢慢发展成一个一个哲学小故事。
刘爽慢慢地被苏菲和她老师代入到了哲学史的研究当中,很快就忘了一开始的伏笔,也忘了探究芃芃到底是谁。
可是就在这时,就在刘爽跟着苏菲他们畅想哲学史的时候,张芃芃出现了,刘爽顿时像是被人从头浇了一盆凉水。
因为他发现之前看到的内容竟然是一本书里面的。
这话听起来很奇怪,因为他现在就在看书。
但是他说的书并不是他现在看的这本《苏菲的世界》,而是书中那个爸爸为女儿所写的书。
他看了半天,都是看的那本书中的书的内容。
但是刘爽不确定自己这个想法对不对,或许之前的不是书中的内容,只是第三视角的描述?
真是被绕晕了。
再到后来,苏菲和老师发现他们其实只是在一个人的书中。
但是细想一下,苏菲他们的发现,不也正是写书的那个作家故意这样写的么?
这种结构,这种写作手法,一时间让刘爽呼吸急促。
可是,如果那个作家不这样写,那苏菲他们不就发现不了自己其实在一本书里面么?
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