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2 / 4)

不浅的沟壑,都是风霜岁月的痕迹。

“张伯,咱们村子里平日都以采药谋生吗?”沈煜舟随意问着。

张伯便是村长,他笑呵呵道:“咱们古水村没多少耕地,只能靠山吃山,年轻人上山采采药材,年纪大的做做竹筐、竹筷。前些年县衙来人在村旁修堤坝征了不少劳力,每人每天还给二十个铜板呢。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外面做工,不管怎么样,日子都能混得不错。”

二十个铜板?

箫云皎仔细算了一下,一千个铜板才只值一两银子,成年的劳力,一月也只能赚取不到一两。

“咱们村各类药材售价几何啊?”箫云皎不禁问起来。

村长如数家珍,“咱们村的山里主要产麦冬,马兰菊,土三七,五味子,这些常见,也便宜,就赚个辛苦钱,晒干之后三钱银子一斤。连翘,白芨这些贵些,八钱银子一斤。要是遇见稀罕的药材可就每个准价了,去年我大儿子挖出来一只山参,少说几十年了,足足卖了二十两呢!”

箫云皎听着前面那些药物还感受不出价格的高低,可是山参是她了解的。

京城里百年山参非千两不能买到,还常常是有价无市,只有等着在拍卖上才能一睹风采。

张伯口中足足有几十年的山参竟然才买了二十两,而且听他的意思,二十两就是一笔巨款了。

想想几百两银子的紫玉茶壶,上千两一副的观音图,再看看乐呵呵和沈煜舟说话的张伯,她突然觉得东晟的百姓真的太容易满足了。

对他们来说,只要衣能蔽体,食能果腹,便算是安稳日子,再像张伯一样有几间茅屋,几两碎银,便是过的不错了。

这就是吕师口中的百姓,东晟的百姓。

于他们而言,皇位是谁坐算是什么大事呢?怕是还不如多编两个竹筐来的重要。

正出神,张伯突然把话转到了她的身上。

“你这妹子这般文静好看,怎么舍得带着她一起出来收药材啊?这沿路的辛劳可不是小女娃受得了的。”

萧云皎吓了一跳,他们只说好扮作兄妹,没细说过这种问题。

沈煜舟突然换上一脸愁容道:“我这妹子身体不好,先天不足,大夫说需得用新鲜的百年山参入药方可根治。百年山参虽少见,可对我们这些药商来说也不难找,难的是需要新鲜,这才无奈带着她四处购药,只待遇见了鲜山参直接入药,医治好她的身体。”

萧云皎听着听着,眼睛越瞪越大,她从来不知道沈煜舟编瞎话编的这么好,面不改色眨眼间就想出了这一大段。

难怪小时候他们几个闯祸受罚的都是傅铭渊。

沈煜舟这话说完,张伯看她的眼神更慈祥了,仿佛下一秒她就要与世长辞一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