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一定要狠狠地补一刀。
现在议事的众人,全都是一样的疯子,坐在这里的人、在长崎总督府活动的牙兵,谁家里没有血仇?
“我们支持他的主张,但只提供除帮助以外的一切支持。”孙克毅再次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大明的军兵决计不会为倭人拼命,陛下曾经明确下旨,谁让大明人为倭人拼命,谁就是历史的千秋罪人。
“今岁的商贸会又要开始了,仍如旧例,不收宝钞,只收现银,尤其是看好咱们大明的商贾,要告诉他们,在倭通行宝钞,只在倭国通行,在大明没有任何的兑现的可能。”徐渭揉了揉眉心,略显有些无奈。
无数次的三令五申,但依旧挡不住大明商贾对在倭通行宝钞的热情,这是大明钱荒导致的,这些个宝钞在大明居然也有人认可,这让长崎总督府颇为无奈,严令禁止,仍然有部分宝钞会回流大明。
大明的确不会兑现在倭通行宝钞,但倭国的大名们掌控银山,他们认可在倭通行宝钞,只要把这些宝钞拿到这些大名的地界,就可以兑现,所以实质上,在倭通行宝钞,也算是可兑现纸币的一种,慢慢的,自然有人持有。
“兵仗局承诺今年年底有五百万轧印银币的产能,明年年底超过650万银,是不是能缓解一点钱荒?”罗应和眉头紧锁的问道。
“不能,大明现在陷入了银币越多就越少的困境之中。”徐渭往后靠在了椅背上,两手一摊,表示对这个问题的无奈,银币越多就越少,这个荒谬的结论,还在发力,而且愈演愈烈。
银币越多,经济就越活跃,经济越活跃,需要的银币就越多,相对经济总量而言,银币相对数量和比例,反而越少,不能供应市场需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