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675章 如此宝地,当有德者居之

第675章 如此宝地,当有德者居之(7 / 7)

当有德者居之!”万国光两眼放光,矿大明当然要,但可不能舍本逐末,能种地的地方,当然也要!

至于德是什么,暂且不论,反正大明一定有德,文德武德都很充沛。

得益于火山灰带来的肥沃土壤、充沛的降水、低纬度的高热量,爪哇开垦的一万顷共计四十二处种植园,最高能达到了两年九熟。

当地本来没有什么成熟的农业经验,更没有掌握精耕细作这种高端农业技术,对土地也不是怎么珍惜,都是扔下种子,收多收少全看天意的蛮荒种植法,张元勋拿下了马六甲城之后,就开始了自己征伐东吁的征程。

对于王化这种事,张元勋没什么兴趣。

国姓正茂这个文官出身的国姓爷很擅长,种植园和铜厂,可是殷正茂在南洋统治的两把斧,第三把自然是大明水师。

试点非常成功,而且为了养地,殷正茂还专门下令,不得竭泽而渔,只能一年三熟,剩余三熟都得种大豆之类的农作物,来固定土地的肥力,非要两年九熟极限耕种,过不了几年,就得把地种废了。

“有德者居之。”王崇古也颇为认可,要是他们山西老家有这样的环境,山西也不至于有饥荒了。

在元朝的时候,很多蒙贵人在山西放牧,忽必烈曾经下了五道圣旨,禁止蒙人在山西放牧,但没有任何用,到了元朝末年,甚至连南衙这些地方,遍地都是牧场。

山西因为过度放牧导致了土地荒漠化,本来肥力就不够,再加上荒漠化,天象有异,陕西、山西、甘肃都成了穷地方,农业是一切的基础,没粮食,什么都没有。

爪哇这种地方,大明多掌握几处,大明的粮食危机就能缓解一些。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