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笑着询问王一鹗的想法。
王一鹗十分确定的说道:“回禀陛下,若是能回去自然是极好的,这眼看着该种海带了,海带的鲜美是鲜盐,上海那边正在培育菌群,发酵鲜盐,臣这事儿还没办完,总怕功亏一篑。”
王一鹗的身体入了京师,但他的魂儿还在山东的海田盐场。
“那王侍郎也回不去,廷议已经做了决定。”朱翊钧笑意盎然的说道:“山东朕会留心的。”
“臣遵旨。”王一鹗再俯首领命,反抗不了,胳膊拧不过大腿。
他在京师,也能为山东百姓的利益奔波,比如再修几条驰道,增加几个海防巡检,对胶州湾进行再开发,最好能打造一个北方最强港口出来,这么大的北方就这么一个不冻港,只要好好经营,山东穷不了。
三位新入朝的大臣离开了文华殿后,朱翊钧才细细读起了东征记,越看越不对劲儿。
“咦,先生居然埋伏了朕这么久!”朱翊钧看完之后,笑着摇了摇头。
东征九胜,每一篇的开头,都是皇帝的圣旨,有些时候把一些事前后顺序调换一下,就截然不同,朱翊钧已经见识过很多次。
这一次礼部把皇帝圣旨放在前面,长篇大论,搞得好像他朱翊钧开了顺风耳和千里眼一样,总是能对战场做出关键性的指示,意义重大。
关键是这里面很多圣旨,都是马后炮,就是仗打完了,皇帝肯定前线战果的圣旨。
这里面多数的圣旨,都是内阁草拟的。
大明皇帝亲自写的圣旨多数都是俗文,文绉绉的大部分都是内阁草拟,司礼监修改誊抄,最后皇帝落印。
圣旨这种公文,哪有皇帝亲自写的。
所以,从大明军入朝之前,张居正已经开始准备了。
“高拱、杨博、王崇古等人,输得不冤,草蛇灰线,朕都没想到先生这个谋划。”朱翊钧没有做出要修改的批示,恩情叙事他不赞同,但他也不会反对,要不然戚继光这些将领不好自处。
大明之前之所以没有赢学,是因为功高震主的魔咒始终困扰着这片土地,要构建基于事实的赢学,那么就要再把皇帝捧高高,否则天下人只知戚帅不知皇帝,那是要出大事的。
既然要宣传东征九胜和远征健儿,那得让皇帝也捞到名声,而戚帅等将帅,在皇帝英明的领导下,完成了东征。
朱翊钧不提倡,是自己不会推动这种恩情叙事,但局势需要,他会配合。
“陛下,醒神豆浆。”冯保端来了一杯茶笑着说道:“黔国公送来的,说是咖啡磨出来的,加了奶,也加了,极为美味。”
咖啡豆是豆,黄豆也是豆,豆浆是黄豆磨出来的,醒神豆浆就是咖啡磨出来的豆浆。
“还行。”朱翊钧其实比较喜欢明前龙井,但为了支持云南农业发展,他将云南十三亩地,划为了贡田,田里长的咖啡都是贡品,如此一来,皇帝都喜欢喝,那总有人愿意尝尝味儿。
皇帝爱喝、贡品、母树等等一系列的故事,一下子就讲起来了。
云南已经把故事讲的非常完美了,这个故事已经传开了。
说是陛下最心爱的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