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867章 先射箭后画靶,现在行不通了

第867章 先射箭后画靶,现在行不通了(4 / 7)

夏宗尧打开阶级论的时候,面色铁青!这次不仅仅是注解的问题了,而是删改!

他之前看到的阶级论,是存在大量删改的,不仅删除还修改,把整个阶级论改的面目全非,读起来晦涩难懂不提,读完就是读错,很多内容都是南辕北辙。

阶级论的第一卷讲阶级,即大明各阶层的划分。比如,他过往读到的阶级论里,是没有穷民苦力这个阶层,乡贤缙绅是最下层,这样一来,乡贤缙绅就是江山社稷的根本,那穷民苦力是不是人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夏宗尧。

那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可是国典里,居然没有他们存在的痕迹,现在他没有困惑了!

这类的错误比比皆是,造成了阶级论在传播上的巨大困惑,举人都看不明白,更别提秀才、蒙童了,读的明白才有鬼。

大明万历维新重要的思想政治成果,在传播过程中,被人为的扭曲了。

夏宗尧用力一拍桌子,愤怒无比的大声说道:“陛下说多读书,少上读书人的当!果然如此,简直是可恶,他们怎么敢修改经义!也是,他们连事实都敢修改!”

举人们要等待会试的结果,这几日,举子们在京师频繁的参加各种鹿鸣会、同乡会、诗会,其实就是人际交往,谁飞黄腾达了,日后能说我跟他一起喝过酒,日后有什么事儿,还能请求帮助。

这一聚集,皇极门公审的话题,就是绕不过的,这谈着谈着就开始讨论皇帝赠礼,有人说发的儒袍是分地域的,北方是厚实精纺毛呢,南方则以布为主,有人说书箱都是极为昂贵的木材制作。

这谈论自然谈到了书箱里的书籍,这不谈还好,一讨论,大家全都发现被骗了!

各地有各地的骗法,但各地均不完整,歧义极其严重。

熊廷弼和袁可立没有参加任何的聚谈,因为他们俩是张居正的门生,没人敢到全楚会馆叫他们。

熊廷弼早就习惯了,他就懒得去那些诗会,都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胡说八道也就罢了,关键是写的诗词也不好,甚至还不如陛下。

陛下写的诗词,已经足够离经叛道,不讲格律了。

袁可立则非常庆幸,他入京就带了七两银子,哪有那么多钱置办参加聚谈的行头。

去参加诗会,绫罗绸缎得来一身、配饰、折扇、发饰要来一套,出门在外,你得有一架车,别人都是豪奢的皇庄出品,你不够有钱,也得租一辆,而且最重要的是这种诗会,会有个伴儿,这个伴儿也是争奇斗艳的一种。

京师的诗会和河南的诗会没什么不同,而且京师更加奢靡,你带的伴儿不上台面,会被人笑话,而且这种笑话是十分直接的,根本没人找你说话。

这种诗会,早就不是吟诗作对,聚谈讲义,已经变成了一种隐形的斗富。

袁可立在河南就懒得去,去这些诗会,挨那些莫名其妙的羞辱,还不如在家里读两本书。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北方很难看到杨柳成烟的盛景,那得去李成梁心心念念的江南,虽然李成梁被皇帝委派了西域开拓的任务,但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