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是世界最大市场,完全是内需培养不足导致。”
“这里面最大的阻碍是:钱荒,其次是分配。”叶向高小心翼翼的做好了俗文笔记,为了防止出现歧义,他没有用文言文注释,而是俗文俗句。
林辅成的原话是:我朝物阜民丰,何逊泰西?盖钱法未通,如血脉不畅;分配失序,似经络壅滞。昔文帝除盗铸令,贯朽粟陈;今万历维新,市易大兴。
若能疏通泉府,均平阡陌,则四夷百货,不召自来。
以大明庞大的躯体,想要疏通泉府,即解决钱荒问题,那就只有黄金叙事的大明宝钞,多少黄铜和白银,都无法满足大明这个饕餮的胃口。
而分配林辅成没有深入讨论,因为张居正阶级论第二卷就是讲的分配,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从产业竞争,林辅成谈到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斗争,产业竞争即国家竞争。
在林辅成看来,因为三个因素,国家必然争斗。
第一个因素,就是国家一定是以生存为第一要务,统治阶级必须要维护自己国家的存在,而且最重要的依靠就是军事保证,否则王朝更替、胡虏铁蹄南下,统治阶级必然向下滑落;
第二个因素,人心隔肚皮,你永远无法得知其他国家的真实意图,在彼此的斗争中,不得不做好最坏的打算,在斗争中倾尽全力;
第三个因素,当下大航海时代,缺乏一个凌驾于一切国家之上的权威意志的存在,则一旦发生了矛盾和冲突,则缺少有效力量和手段进行干涉。
国朝是凌驾于国朝一切集体之上的力量,所以可以调节矛盾,行使调节能力,即行使权力。
而世界缺少这样一个权威意志的存在,导致矛盾的调节和干涉,异常困难。
而且林辅成也斩钉截铁地表示,在可见的未来,不会有这样的意志存在,即便是大明也做不到。
因为无论做什么,经济战争、贸易战争、人才战争等等,最终的结果都是军事战争,而军事战争的最后,一定是地面武装力量推进,其他一切都是辅助手段。
地面武装力量无法推进,则无法实现有效统治。
而海洋这一巨大水体,又成了阻隔地面武装力量投入的最大阻碍。
即便是以大明京营的强横,依旧拿仁川没有任何的办法,还是从陆地上突破了汉城的防线,让仁川汉城防线彻底崩溃,水师才能登陆仁川,和京营一道,将倭寇赶回了忠州。
海洋对地面武装力量投入的巨大阻碍,是有历史可循的,比如忽必烈征倭,比如费利佩二世打英格兰,都是困难重重。
基于上述三个因素,不会诞生世界级霸主,世界格局以区域霸主为主要形式,林辅成提出了地区霸权即主权的主张。
而大明要维持地区霸权,就要让产业集群,集中在大明军事能力的辐射范围之内。
当然林辅成也表示,世界各国的政治发展不同,大部分的国家,做决策就跟小孩过家家一样,大明已经是五千年历史的老人了,不要过分理会政治幼稚环境下的儿戏。
大明真的丢不起那个人。
“真的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