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明末:辽东雄狮> 第一百三十四回 耐心安抚

第一百三十四回 耐心安抚(2 / 3)

的心理阴影,至今挥之不去。

“你们明不明白,自己到底是什么处境?”

杨承应朗声道:“盖州也好,辽西也罢,都是四战之地。只有金州地处最南端,不是重点争夺对象。”

“就算你们交了粮食,一旦大明与奴酋交战,你们又要遭遇到兵燹,到那时,谁又能救你们。”

接着,杨承应根据记忆,历数辽西和盖州、海州卫一带发生的战事,讲述发生在抚顺等城池的真事。

刚介绍完,就有人冷嘲热讽:“哎哟,将军你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不会是从女人怀里听来的故事吧。”

众人哈哈大笑。

“你!”

公孙晟把手按在刀柄上,就要拔刀出鞘。

杨承应按住公孙晟的大手,对这人冷笑道:“你父母是不是还活着?没人教你,让你变得这么没教养!”

“哼!我父母都死了,就死在来的路上。”

那人把头一昂,一副不怕死的样子。

现场唏嘘声一片,估计不少人都有类似的遭遇。

杨承应也是心软了下来,和声说道:“这的确是个悲剧。可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能让悲剧重演。”

紧接着,他朗声道:“相信你们之中有不少亲戚去了金州,他们对你们说了什么?难道告诉你们的是我金州民不聊生!”

对于这点,杨承应很有自信。

自他主政金州以来,分拨出去大量的土地和粮食,冬天还有大量的木炭。

春耕又发放农具和粮食,还从山东等地采购鸡鸭鹅,供大家饲养。

果然,百姓们议论纷纷。

“将军说的对,我的表哥就去了金州,据他说,他得到了一块土地。”

“是不是真的?去了一个地方的人,总是会吹这个地方有多么多么的好,让你羡慕,就因为你去不了。”

“哎呀,不会有错的。”

众人七嘴八舌,态度开始出现松动。

“你们心里肯定在想,去了金州也要交粮食,不如不走。”

杨承应像大夫一样给他们号脉:“这自然不假。但是,金州的海运贸易发达。

我在金州建立了纺织作坊、缝纫作坊,女子可以去干活,得到工钱。

孤寡老人去积善堂,失去父母的女孩去幼儿所、男孩去童稚军学习文化。”

这些话,引起了百姓的兴趣。

有人就问,如果父母还健在的,可以去那些地方吗?

杨承应立刻回答,太小不行,过了十三岁就可以去作坊,赚了工钱和粮食,为家里减轻负担。

又有人问,如果没有分到土地怎么办?

杨承应回答他们,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