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根本无粮可交的饥民乱刀砍死。
朝廷并不重视这件事,蓟镇兵变,宁远兵变,苏州民变都是事。
何况,饥民战斗力几乎为零,被官军轻而易举击溃,斩首上千级都是件容易事。
然而明朝忽视了一件事,这些被逼入绝境而造反的农民军,自然是没啥战力。
但总有一批被大明自己放弃了的官军,在走投无路之下,开始与农民军联合起来。
原来,在萨尔浒之战时,明朝抽调不少西军入辽作战。
萨尔浒之战败了后,大量败逃明军没有留在辽东,而是以自己的方式返乡。
在途径河南时,被巡抚张我续下令截击,搜杀明军溃兵。
此举迫使这股力量不得不落草为寇,家里有亲人的就用绰号,没亲人就用本名。
随着陕西农民大起义的风潮卷起,这些“种子”散落在农民军中开花结果。
其中,就有在陕北和陇东地区落草为寇的——原定边营逃兵王嘉胤。
还有流落于陕北西部,原辽阳之战的西军逃兵“神一元”。
他们成为第一批农民军首领。
自此,燃烧于明末、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农民起义军,出现了!
以骁勇善战、不肯低头著称的李自成,此时还在银川驿当驿卒。
狡诈凶狠、能屈能伸的张献忠,也只是延安府不知名的小捕快。
当然,这都是后话。
明廷方面,之所以不理会,一方面是因为其统治已腐朽不堪。
另一方面是因为天启皇帝快不行了。
魏忠贤召集心腹,商量此事。
“忠贤,陛下的身体已经浮肿。”
不等坐下,客氏就召集说道:“眼看着陛下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得赶紧想法子。”
之前一直告诉客氏不要着急的魏忠贤,此时不得不认真考虑这件事。
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作为天启皇帝的宠臣,想要逃避这命运,就必须巴结下一任皇帝。
然而,天启皇帝没有子嗣,下一任皇帝只可能从皇帝的近支寻找。
光宗皇帝一共生下七个孩子,成年的只有天启皇帝和信王。
也就是说,下一任皇帝极有可能是信王。
偏偏信王宠幸的宦官曹化淳、王承恩、高起潜,都和魏忠贤有仇。
这让魏忠贤有些不愿意信王登基。
“按照亲疏远近,信王继位合情合理。”
霍维华分析道:“如公公恶意阻止,会激怒朝野,招致满朝反对。”
他早看出魏忠贤不愿意立信王,所以赶紧分析利害。
“我知道。但曹化淳和王承恩的祖宗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