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人一边走一边闲聊,提到赶集的事。
“明天就是赶集的日子?”甄帅在书中看出一些对于乡下赶集的描述,很有兴趣。
“是啊,要是有什么想卖或者想换的可以带到集市上去。明天村里的四辆牛车都会出动,村里人可以坐车去县城,占不到位置的就只能走着去了。当然,你们有自行车,可以骑车去。”熊明道。
另一个村民加入他们的话题。
“这是收割稻谷之前的最后一次大集,去的人一定很多,集市上的货物也是最多的。甄知青和沈知青可以多带点钱,说不定能淘到好东西。”
甄帅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
第二天,他和沈行督天没亮就起来,做了几张葱花饼做早餐。
吃完饭,他戴上草帽,背上水壶,牵着棉花糖,沈行督推着自行车,朝村口赶去。
天还没大亮,村口已经有很多人,还有不少人已经出发了。因为从大山村到县城走路得两三个小时,去得太晚占不到好的摊位。
看到甄帅和沈行督,很多村民都主动和他们打招呼。
直播间观众昨天就听主播说今天是赶集的日子,对赶集也有着好奇心,是以都早早地进入直播间,和主播问好的同时,习惯性地先来一波打赏,作为早安的礼物。
甄帅看到,有的村民挑着担子,有的村民推着板车,还有的村民拎着篮子……都装着不少自家要卖或者换的东西,比如自家鸡生的蛋,自己菜园里的蔬菜,自家自留地种的红薯,或者在山上猎到的野鸡……
还有村民带上了孩子,好容易赶一次集,顺便带孩子玩一玩。大人们赶路的同时,有说有笑;孩子们兴奋地蹦蹦跳跳,累了就坐在父母挑着的篓子里或者板车上……对他们来说,赶集是和过年一样的大事。
弯弯曲曲的乡村小路上,人流也弯弯曲曲,各村的村民陆续地汇聚在一起,人越来越多,场面看上去相当壮观。
沈行督骑着自行车,甄帅坐在后座,棉花糖被他牵着,在地上悠哉地步行。
村民们见他们赶集还带着棉花糖,暗自摇头,不理解城里娃是怎么想的。
“哟,这不是钢蛋妈吗?你也去赶集?”
吴国英故意看了一眼甄帅,大声说:“是啊!我去给钢蛋买两个棉花糖!”“两个”这两个字她特意加了重音。
甄帅暗笑,你买得到才怪。
他拍拍沈行督的腰,沈行督加快速度,自行车很快超过很多村民,跑到队伍前面去。
村民们偷偷地看了看吴国英的脸,果然黑了,小声笑起来。
到了县城,太阳刚刚升起没多久。
县城边缘的一大片空地被无数来自各个村庄的村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