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节(1 / 7)

“昨夜巴山潇潇雨,明晨塞北落雪花,孤灯古书翻不足,岂知寒暑与冬夏?”

吕夷简将试纸往桌子上一丢,冷声道:“荒唐!该举子语带讽刺,这是在指谪本科考题过于偏僻么?光是这种桀骜之言,便该直接弃之,需知考题乃是圣上钦点,岂容他来指手画脚。晏三司,老夫看还是弃了吧。”

晏殊对这份试卷印象深刻,忙道:“两位大人,本人取了这份试卷的缘由是因为其策论应试之文写的极好,两位大人有没有觉得今岁策论文章中大多皆是大谈特谈冗官之事?内容雷同,拾人牙慧,几乎无一例外的引用宋子京天圣年间上书之言,除了文采辞藻能分出高下之外,几无新颖之论点;而这一篇独辟蹊径,从官吏之间的平衡入手,观点新颖论据缜密,故而老夫才将之单独提出来。”

吕夷简倒没细看这篇策论,见晏殊说的郑重,于是将后面的策论细细看了一遍,缓缓点头道:“虽然有些偏颇,但也不失为新颖,确实有些与众不同,文采嘛倒也说得过去。”

杜衍皱眉道:“但这样答题都不全的举子若能中了前三,皇上那里如何交待?另外传出去举子们岂非颇有微词么?再说这等人答题不出便讽刺出题之人,如此恃才傲物,今后如何能堪大任?我的意思是,将之直接弃了拉倒,取士最重态度,态度不端,便有才又如何?”

晏殊明白杜衍嘴上说的好听,其实内中别有隐情;历年科举最后圈定三甲,主考们都希望自己选定的人入围,原因很简单,未来招揽这些新晋官员靠的是什么?便是靠知遇之恩举荐之德;日后只需淡淡说一句:“若非当初老夫力排众议将你取为前三,你焉能有今日。”只需要这一句话,便足以教这些初出茅庐的举子们感激涕零的拜倒在自己脚下了。

主考之间对于取士的争夺,很大程度上也是为自己日后的势力培养打基础。

“杜枢密,如今我等是为国取士,但看才情而已,至于举子之人品,单凭一首小诗怕也难下定论;私下来说,这几题确实偏了些,便是你我来答也怕是打不出个所以然来;其余学子答虽答了,但却是牵强附会毫无出彩之处,老夫反倒觉得这名举子率真爽直,敢于直言呢。”

杜衍摆手道:“什么率真爽直,哗众取宠罢了,老夫坚持以为不可取之。”

晏殊看向吕夷简道:“吕相,您怎么看?”

吕夷简年后便要致仕,当然不存在培养自己势力的问题,所以他倒是不在乎谁举荐的人能得前三;从情感上来说自然是更加偏重杜衍一些,但吕夷简可不是轻易表态之人,立足朝堂不倒的一大秘诀便是踢皮球,于是道:“老夫认为杜枢密言之有理,这样吧,老夫建议,咱们三人各选出一份答卷送呈圣上,由圣上定夺,这样既合了圣意,你我三人之间也消弭分歧;说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