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招呼着众人。
很快大家便开始各自挑选喜欢的吃起来。
“唔,好吃,好吃,这是什么呀。”有人捏着一小块柿饼赞不绝口。
“还有这个薄薄脆脆的,真香,哇,我从来都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还有,还有这个,元宝干甜甜糯糯的好吃,多少钱一斤?”
“我来一斤。”
“柿饼!是用柿子做的吗,好吃,我来两斤,哦,还有包装得这么漂亮的,给我来两包,我一会儿要去岳丈家,正好送礼。”
“我也要,我也要。”
随着大家试吃结束,铺子里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
第一批试吃的人基本上都买了,有那荷包充足的不仅称了散装的点心,还带了好几盒带包装的。
便是那个别囊中羞涩的都忍不住一样买了一些回去给家人品尝。
一见这火热的场景,李耶脸笑开了花,热情地招待着介绍着,很多时候忙不过来,就连沈昀都被他请去帮忙了。
苏青宁则窝在柜台里只负责打包收钱。
看着装钱的木头匣子一点一点地装满,她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这便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凡是无绝对,若是发现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便换一路去走,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总有一条能够顺利达成目的。
免费品尝的噱头带来了吃食的火热销售,而同时也带动了粮食的售卖。
有人逛着逛着,看到这里有谷子卖,顺便捎上一袋回家,就不用再往前面的粮铺去了。
不过有买了谷子的客人嘀咕说他们这里只有谷子卖,他想要买些现成的大米。
眼看着这笔交易就要流产,苏青宁在柜台里探出头一口应下:
“这个容易,你把米放在这里,一会儿就给你舂好。”
说着话,苏青宁叫过长得壮实的李树林从后门出去找来碾米的器具就在店里现场舂起米来。
只有做好客人的服务工作才能赚钱,服务便是就着客人的需求来。
说干就干,李树枝虽然年纪不大,但是碾米做活在庄子里都是干惯了的,很快就把客人要的米碾好了装进了客人拿来的布袋子里。
等到客人回来一看,不禁赞道:“不错不错,比前面粮店里的米碾得还干净。”
李树枝被夸得脸红通通的憨憨的不知道说什么。
李耶忙忙地上前跟客人寒暄,客人离开的时候表示下次买米就到这儿来。
李耶收了钱交过来满怀感慨地看着苏青宁道:“小姐果然聪慧,从前咱们这里卖谷子的铺子便只卖谷子,卖米的铺子便只管卖米,可没有现场就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