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成了好几张小银票被换回来,苏青宁的心隐隐痛了一下。
但想到这一千两银票只是她用一小块镜子换回来的,她很快就释怀了。
而且她之所以要买这么多宅子的原因是便于苏大海和于氏养老。
这年头其实跟现代差不多,囤房囤田地是最值钱最合适的买卖。
但田地不好买,在孟牙人这里挂了这么久都没有寻到一处合适的田地,苏青宁就只好砸钱买宅院。
等到苏大海和于氏老了,干不动了,就靠着庄子和出租这几家宅院来赚钱,不说大富大贵也能落个安稳。
所以尽管苏大海一直都在用咳嗽示意她不要买,可她仍然坚持买了下来。
端着装了四处宅院房契的匣子,苏大海心里既欢喜又心疼。
欢喜自然是他竟然又多了四处房产,心疼的是这都是白花花的银两换来的。三百六十两呀,以往便是穷尽他一生都不可能赚到的钱,就这样花出去了。
苏青宁看他忍不住难过便想劝劝他,但碍着孟牙人在这里,她忍了忍,孟牙人精明得很,一看这架势,拿着自己得到的十两中人费忙不迭地告辞而去。
他现下正好凑够了四十两,赶紧去把自己早就看中的宅子拿下来。
腊月初十,苏紫宁成亲,苏青宁跟着苏大海、于氏一块儿去老宅观礼。
迎亲的队伍还没有来,苏家老宅到处都洋溢着一股喜庆的气氛,大红的喜字墙里墙外贴着。
院里院外聚集了村子里的一大群人,男女老少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的。
苏青宁绕过围观的群众,带着自己准备的礼物溜进了苏紫宁的闺房里。
她已经装扮上了,族里的全福人周氏在给她梳妆,吴氏红着眼睛在旁边看着时不时给递东西。
此时的苏紫宁一身大红嫁衣,头发高高盘起,唇红齿白,五官清秀,眼神清亮,娇憨中透出几分新嫁娘的羞涩。
苏青宁心生感慨,苏紫宁才十六岁了,这就要嫁人了,其实当初跟李家订亲时原本定的婚期应是明年年底,但听说李家的老祖母身子骨不行了,便来跟苏家商量把婚期提前。
一则担心老祖母万一去了李家便要守孝耽搁婚期,二则把苏紫宁迎娶回去用喜事冲冲老祖母的病症,或能治好,三则是苏紫宁的未婚夫李远山的娘身子骨也不好,苏紫宁进了门便好代替她照顾家中老祖母。
当然前面两点是李家拿到面上来说了的,为此还补了一吊钱的聘礼,第三点则是苏紫宁听到自家母亲吴氏私底下与她抱怨的。
但是亲事既然早就订了,人家要早娶,还给足了场面,他们也只能应了,不然还能把婚事退了不成?
只是苏青宁想着为苏紫宁憋屈罢了,这个时代女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