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天下”八项称为”大学之条目”。”
这便是他们称之为“三纲领八条目”,简称“三纲八目”的《大学》。因为当朝皇帝对《大学》之中的思想十分推崇,故而此项已经成为每次科举考试中的必考项目,也是他们学理的依据。
“你如此熟悉,应当知道《大学》一书中原本对“格物”、“致知”并未作解释,乃是朱老先生认为原文有所缺失,才补撰《格物致知传》一章。
此既为《大学》增添了原来没有的内容,也简明扼要地表述了他的观点,只是我虽读大学,也读朱老先生之文,可有些道理我却并不认同。”陶华宁爽快地发表自己的言论。
沈昀知晓他所说乃是朱老先生有观以自我为主体的唯心主义思想,其实他也未必见得就认同,但科举考试要考,那便是大势所趋,由不得人。
两人聊得热火朝天,双方都对彼此有了一定的改观。尤其是陶华宁很快便摒弃了先前对沈昀的偏见。
同时也意识到果然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从前他在家里读书从来都是力压一众堂兄弟一头,看他们一个个早早下场科考,一考即中,他觉得科举考试也不过如此。
但与沈昀聊过之后他才发现自己却是坐井观天了,以他的学识可能在这小小的君山县城里能够毫无压力的压他们一头,但是一旦出了县城,到州府去,或者到京城去,到那时候齐聚全国才子,他又有几分胜算?
此后,陶华宁便再次拿出了十二分的决心认真研读起来,偶尔遇到迷惑不解的问题时便故意跑到对面沈昀所在的东厢房去挑起话题,两个人一番辩论,便有颇多进益。
沈昀也每每被陶华宁别出心裁的观点和丰富的学识所征服。
陶家果然是家学渊源,他针对某些论题所说典故少见于市面上所有的书籍。
偶尔谈到一个问题陶华宁不能说服他的时候,便会主动提出把他家的书带过来证明给他看,他因此蹭了不少的孤本看,故而也乐得跟陶华宁就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二人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皆有进步。
苏青宁则主要筹划她的新计划,再兼他们的私人小厨娘,每天变着花样给他们做午饭,还额外添了下午茶时间。
一时之间三人的气氛既和谐又微妙。
苏青宁在这段时间里开发出来了好些下午茶点心和茶水。
天天不重样,比如今天是柠檬花茶配蜂蜜蛋糕,明天便是奶茶配土司面包,要么就是蜜蜂柚子茶配南瓜饼……
一边做一边往自己的《异想杂谈》上记录,忙得不亦乐乎。
这期间苏青宁还突发其想地画了一个架子,不过她这抽象派的画技,只画出了那架子的神韵,却没有画出它的具体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