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这个文秀才的。
俗话说莫欺少年穷,你们不要看他现在穷,但他读书好,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明年秋天还打算切考乡试,那要是中了,嘿,可了不得,你家姑娘就是举人娘子了。”
李大姑说得上头,不仅说到变举人娘子,就连中进士都说了,还说他肯定一路能中到京城去,说不定以后他们家姑娘能够做夫人了。
李大姑的口才比之周媒婆只好不坏,说得苏大海差点又要热血澎湃了,好在有前车之鉴在那儿摆着,他才能在关键时刻刹住车,用力咽了一口口水道:
“这么好的人选,咋个都二十五岁了也没定过亲?莫不是有啥子隐疾。”
苏青宁贴在墙角都忍不住想要给苏大海点个赞,还真是吃一堑长一智,这么快就学会逆向思维了。
李大姑却是不在意地哈哈一笑:“啷个可能嘛,自己家亲戚,我不可能拿那样的人来骗你们。我实话跟你们说了吧,他家就是太穷,不过我看你们家现在这样也不缺钱了,这才给你们推的这个人选。”
意思就是,人家家里太穷,莫的法子娶妻,如果他们结为亲家,再稍微支助他一下,那他们家姑娘嫁过去地位就稳了。
苏大海听了点点头,但这次他是真的学乖了,啥子肯定的话都没有说,更没有随便许诺,只说现在正是农忙季节,又要过端午节了,庄子里有点忙,这事他先记在心里,等忙过了这一茬再来仔细商谈。
李大姑听他没有一口拒绝,想他基本上也还是有心思的,便放下心来,又夸了一回于氏,说看她这肚子圆圆的,一准是个大胖小子,这事儿她有经验。
几句话把于氏和苏大海哄得眉开眼笑,在她离开的时候,把家里的葡萄干、元宝干给她各装了一包,李大姑也是高兴得很。
送走李大姑,苏大海就绕到窗前喊出了苏青宁。
“爹,你怎么知道我在这儿?”苏青宁有些尴尬,她还以为她躲得很隐秘了。
苏大海一早就发现了,但他特意没出声其实打的就是想让苏青宁自己也听一听。
“虽然老话说的是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我跟你娘都不及你聪明,我想了想这事儿还是你自己把关好些,免得我们两个又犯糊涂,差点害了你。”苏大海满心歉意。
虽然赵家那事儿并没有成,也怪不得他,但他总觉得是他这个当爹的没做好,一想到就后悔不迭。
苏青宁道:“爹,那事都过去了,咱们就都别再提了。”不过对于苏大海肯让她亲自过问自己的亲事一事,她还是觉得很惊喜,她没想到苏大海虽然在孝道一事上过于迂腐,但是这事上居然如此开明。
这样她选择的余地就更大了,也不用再担心嫁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