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了。
在苏青宁这里,她对于此事只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更不太清楚朝堂之上那些复杂难辨的关系,所以只把这件事情当成是普通的违背大梁律的事情来处理。
但经过陶华宁把朝堂上各种关系这么一讲解,顿时升华了。
至少他们不用再担心昭州知府会被那伙人马收买变成他们的保护伞。
相反,他们若是两股人马,因为政见不同,那就是天然的死敌,猫与老鼠一般的对立,完全没有和解的可能。
他们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此事说定,陶华宁立刻便要出门,此事他要亲自去办。
“慢着,宁哥儿,我以为这事儿咱们还是不要明着沾上关系的好。”
这伙人胆敢躲在深山之中做那样的事情,说明他们的后台很硬。
而那位知府出自京城名门望族,当然也不是吃素的。
但唯独他们俩卡在这中间是最为尴尬的。
陶华宁怔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朝苏青宁竖起了大拇指,跟她说,那他便不用亲自上门徒招是非了,就写封匿名信投了。
苏青宁点头应是,她就是这个想法。
试想,这事儿只大不小,一旦招惹上了,不管有好处没好处,反正要惹一身臊,最好的办法就是既能解决那伙人,又不会被他们盯上。
因为此事的机密性,不宜让太多人知道,陶华宁决定匿名信由他亲自写。
苏青宁却依然拦着他:“我写。”
陶华宁哪里能让她涉险,自然是反对的:“沈兄说了你的手不宜多写字。”
苏青宁却道:“我写好过你写,你想,你以后是要入仕途做官的人,万一那封匿名信落到别人手上,看到你的墨宝以后别有用心,你怎么办?”
苏青宁是真心关心陶华宁,她当时看书时陶华宁并不是里面的主要人物,只是作为陶家的一个普通人物,略提了一句,大意就是他是当地的小三元,顺利考中进士,又凭着家中财富做了官,一路走得顺风顺水的。
但对于他的私事,比如娶妻生子各方面的并没有特别提及,甚至连个大结局都没有写。
所以苏青宁对于他的未来她是看不清的。因为未知,所以她不愿意让他冒险。
“可是你的字迹更不能落到别人手上。”陶华宁依然反对,青宁为他着想的一片心,他很感动,也很受用,但这并不足够让青宁去冒这个险。
“你听我的,我没事。”苏青宁才不会傻到用自己的字迹去写。
利益于前段时间她的发奋练字,现在她手头会的字体就三种。
一开始她用的陶华宁的字帖,自然不必说,她会写他的,其中一种是她自己的体系,不过并没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