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宁黑眸凝住,望向长长的巷子,深吸一口气道:
“此事说来话长,哎,你也知道现在京城被吐番人围了,我朋友宁哥儿他爹先前在保定府的事情……”
苏青宁把陶晋仁的事情与赵可瑜一说,她顿时恍然大悟。
“哦,这事儿我知道,我听外面到处都在传。说幸好有陶知府在保定府拦了吐番人三天,否则好多人都来不及撤到京城来,不知道要损失多少了。”
这事儿的确如此。
苏青宁这些日子以来也打听到了不少。
事情还得从她央求醉风楼的说书先生高梵说故事开始。
自那时起,就算是在京城市井百姓之中埋下了一个隐雷。
再到陶晋仁在保定府率领有限的队伍奋起反抗,拦截吐番军队,这是一环接一环。
让京城百姓和近郊百姓都意识到了吐番人打进来了,围城、攻城什么都有可能。
故而大家都赶着吐番人还在保定府的时候各自安排起自家的事情来。
能远离京城的就远离京城,不能远离的就躲进京城里来,或是赁宅子,或是投奔亲戚。
至于家中的好东西,能拿走的就拿走,不能拿走的便就地掩埋或者藏起来,反正好是一场兵荒马乱。
这样一番忙乱之后,现在京城近郊的村里基本上都空了。
大家表现出来了前所未有的团结。
同一个村里的同乡,要是哪一个人在京城里没有亲朋好友可以投奔的,手里的银钱也不足以住店赁屋子的,那么便会有人热情地邀请其与之一块儿去住,两相分担费用。
在他们身上,苏青宁看到了她在现代生活的国家那种一方有难八方援助的豪情。
大家互帮互助,不管是谁有困难,大家便都朝他伸出援手帮助他解决问题。
说实话,当苏青宁从三丫嘴里听到这一切的故事时,她心里还是挺感动的。
同时也深感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哎,这样的忠义之士,朝廷都不想办法救他出来吗?”赵可瑜皱着眉头抱怨。
苏青宁没说话,这事儿沈昀和陶华宁交流的时候她听了一耳朵,其实朝廷对陶晋仁的所作所为是充分肯定了的,但此时京城被围困,他们也腾不出手来救他。
而且沈昀特别强调过,如果朝廷出手,那吐番人就会有恃无恐,势必提高条件,甚至会要高价,到时候有害无利。
所以朝廷是靠不上了,就只能靠自己!
“可是带她们过去真的有用吗?”赵可瑜表示深深地怀疑。
“有用没用试过便知。要是不试,肯定是没用的。”苏青宁在陶华宁面前尚且敢打下包票,因为他需要听到那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