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力不足,是中国大部分导演的通病,但姜闻的问题是,他的表现力过于旺盛。我不清楚他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来拍摄一部挣扎的电影,那几段模仿罗生门的镜头简直糟透了我希望看到一个比鬼子来了更进一步的姜闻,而不是用那些花哨的技巧来掩饰叙事苍白的姜闻。”
卫报
“半部好电影一群好演员前半部分显得很夸张,导演或许为了彰显一下自己的镜头技巧,可惜只让人觉得繁琐。后半部分极其精彩,是本届电影节最充实的一次观影享受,而且里面的演员非常出色,是今年最棒的演员群戏之一。尤其是褚,他完全可以把之一这两个字去掉。”
综艺
“姜闻试图将中国农村社会与城市社会的割裂,国家变革带来的集体利益冲突,个人价值受到的冲击与坚守等因素通通囊括进去。很显然,他没有完全成功,几处应该清晰刻画的地方,却拍得驳杂混乱,甚至一语带过。当然,褚用自己的表演挽救了这部电影,他比盲井的时候更具感染力和掌控度,特别是最后那5分42秒的长镜头,简直令人兴奋的发抖这便是我向您诚意推荐rdere的原因。”
银幕
第二天,戛纳的两大场刊及主流媒体都对rdere做出了评价。
观点比较一致,认为片子还好,但姜闻肯定有失水准。国内的媒体更直接,觉得老姜被憋了五年,一觉醒来发现大清亡了,有点懵逼的敢脚。
不是说这片子烂,而是他的主观意识太强烈,当导演想认认真真讲一个故事时,必须要服从影片整体,所谓的个性风格只能作为辅助。或者是灵光一现。
比如辛德勒名单里那个红衣服的小女孩,比如鬼子来了里马大三被砍头的那一幕,都是很典型的例子。
而老姜失误就失误在,他把自己的作者情绪塞进了电影。提前玩了一把一步之遥。
欧美观众喜欢玩风格的导演,但首先你得达到开宗立派的水准,人家有伯格曼,有费里尼,有特吕弗。有两杆大烟枪,有罗拉快跑,有黑店狂想曲,那简直玩出了一种新的结构模式。
至于姜闻的脑洞么,还差了点,如何控制自己过盛的表现欲,这也是他能否成为大师的制约因素。
最终,rdere的媒体评分为2.5,与光荣岁月和绝代艳后并列第六。排在首位是回归,评分3.4。唯一一部过3的作品。
不过与电影的评价相反,由褚青领衔的内地天团,却受到了一致称赞。老外们很惊讶,极少在一部华语电影中看到如此牛掰的演员群,这多多少少涨了点脸面。
冯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