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集的故事将开始于8年后,看上去‘蝙蝠侠’和吉姆?戈登似乎已经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结果,而整座城市也进入了一种井然有序的状态,看起来真的不再需要‘黑暗骑士’了——也许观众会认为是‘蝙蝠侠’的真身布鲁斯?韦恩赢得了这场战斗,可是他却因为发生的一切深受折磨。全然迷失了自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再以蝙蝠侠的面貌示人——所以到了第3部影片当中,杜克基本上需要做的就是处理以前发生的事件的连带结果。包括‘蝙蝠侠’本身和其他出现过的人物。
作为《蝙蝠侠》三部曲的终结篇,杜克决定讲述的是一个不会再得到任何延伸的故事,而这些内容早在2005年他制作《蝙蝠侠:开战时刻》的时候,就已经把剧本大纲和人物设定提交给了华纳兄弟。
这部影片的尺度要小于《黑暗骑士》,作为投资2亿5000万美元的超级巨制,影片必然是pg-13的级别。
从实质上来说,《蝙蝠侠》三部曲都没有脱离pg-13的全家欢的范畴,也正是pg-13的分级,才保证影片能够大卖。
在好莱坞。电影运作想要得到足够的市场回报,必需要考虑使能够被不同族群、不同的媒介平台共同理解和接受。在家庭娱乐的多样化发展平台中——影院、电视、家庭影院、游戏、玩具或其他形式的衍生品,pg和pg-13级电影这一类型最容易被接受并获取商业上的成功。
这类电影指的是一系列在各媒介平台上能够覆盖17岁以下观众的电影。这些电影能够跨越人口和文化的障碍,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
所有的超级英雄电影,基本都能划分到这一行列当中。
以通俗性、奇观、情感线、正能量来塑造故事和形象,并且在商业盈利的需求下,取悦尽可能多的观众,得罪尽可能少的、文青化的观众,是这类电影最大的特点。
尽管好莱坞合家欢电影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有声时代,但它如今的市场霸主地位,则是在8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现象。
后好莱坞时代合家欢电影的中心地位往往被严重忽视,很多人将合家欢电影定义为针对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的电影,但这种对合家欢电影的定义其实已经过时。
80年代中期之后,这类电影就不仅仅只是针对家长和孩子的消遣电影,而是将目标扩大到了全球媒体市场,尽可能的以通俗性跨越区域,跨文化传播给更多的观众。
合家欢电影也不再只是单一的电影语境,大部分的合家欢电影是多种媒体知识产权的集合,许多是建立在已有的品牌之上的。
比如,华纳兄弟的《哈利波特》系列、《魔戒》系列、《超人》系列以及《蝙蝠侠》系列。
这些电影的核心品牌形象已经被观众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