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桌椅,一张讲堂,屋后一排书架,藏书丰富,小到地方志,大到圣贤文章,道德经书。
院主不授课时,韩青帝喜欢一人踱步到书架,一人翻看各种藏书。如痴如醉,沉浸其中,翻至会心处,眯眼而笑。
每当少年眯眼而笑,有一道目光全然放在少年身上,移不开眼睛。
少年并无注意。依旧我行我素,看书,听课,默写。写写画画,反反复复,日复一日。
又一年春暖花开,九洲儒门举行学识评比,韩青帝一举成名天下知,以一遍策论获儒门头筹,得进士第:大儒名号不胫而走。
这一年韩青帝十一岁,实至名归。
当初的质疑已经全部变为交口称赞。
这一年冬季先是当朝户部尚书:靳文虎,不辞辛劳,以三百岁高龄,不远万里从九洲神都城来到洛阳城。
出行之处地方郡守扫榻相迎,常伴左右,鞍前马后。明眼人皆知尚书大人为何事而来,既不是年末地方考评,也无地方动荡饥荒需要尚书老爷劳心劳力。
果然不久,舟车劳顿万里的尚书老爷,回到了阔别一百五年之久的家乡:韩家祠。
尚书老爷马不停蹄接见了如今满城皆知的风云人物——韩青帝。交谈内容外人不得而知,想来不过是一些承诺加勉励。
事后尚书大人祭拜了文庙以后,又马不停蹄赶回了神都城。
如今的韩青帝,可谓九洲皆知。毕竟少年的成就过于惊世骇俗,九洲大地已经千年光阴未出现十一岁的大儒。现在只要少年愿意可以停下读书,随时走入朝堂为官为将。这个从人皇旨意可以窥见一斑:朕心甚隆,愿麒麟儿早日学成归来为君分忧,赐少年纸贵,一马平川。
韩青帝并不为这些虚名所扰,依旧我行我素。只不过通过自己盛名之下,大肆搜罗各种各样藏书,以满足自己的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少年的见识,知识储备异常惊人,称得上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以前院主有事处理,不能赶来授课,通常会来一位副院主代课。现在院主有事,直接明言由韩青帝代为授课。少年用自己的勤奋和实力回复了所有人对其的质疑。少年现在在学堂和村子的名望仅次于当朝户部大人,谁都知道韩青帝的未来已经势不可挡。
春去秋来,这一年人皇历一万零十四年。
寒暑过往,这一年韩青帝十四岁。